冬去春来,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年盛夏复刊的《郴州日报》(时称《郴州报》)就已是“而立”之年。我作为主持复刊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初期经历的一些事情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遗忘,反而日积月累,深深地刻印在脑海之中。
一、酝酿·筹备
郴州地区党委机关报的历史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年4月,当时的郴县地委创办了《郴州群众报》(后改为《郴州日报》),由于并区和办县报等原因,经历了几上几下的坎坷历程,年4月,执行中共中央中南局的相关指示停刊了。
(一)郴州地委把办《郴州日报》列为的一件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各地市州党委机关报的办报历程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年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那个指示下达后,湖南地市级的党委机关报,只留下了情况特殊的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四市和湘西州少数民族地区等五家市州的党委机关报。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事业的发展加快了步伐。湖南各地区党委机关报开始恢复或创办。年,邵阳、岳阳两地的党报率先与读者见面,年,怀化、零陵(后改为永州)两地接力跟进。年初,娄底、益阳两地的党报又悄然问世。10月,常德敲定报社班子和对报社的投入,出报时间虽然比前面的稍晚一点,但只用两三年时间就建起了崭新的报社大院,让兄弟地市的同仁好生羡慕。至年底,除郴州和新设的大庸市(后改为张家界市),其他12个地市州中都有了自己地方党委机关报,郴州地区的步子在全省慢了半拍。
其实,作为湖南面向沿海开放地“南大门”的郴州,更加迫切需要有一份地委机关报来指导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形势逼人,地委行署把办党报提上了议事日程。
年7月,地委宣传部派员到衡阳日报社等地进行了考察。9月,部里向地委递交了筹办《郴州日报》的报告。11月,行署副专员彭铁干主持召开了由地委办公室、地委宣传部和地区计委、财委、经委、科委及轻纺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办报工作协调会,把筹办《郴州日报》列为地委、行署年要办的14件实事之一。
关于办报筹备组的人选,从当年秋季开始民间小道消息众说纷纭,传到我耳朵里的就有五六位之多,而且大多是我熟知和敬仰的人,他们都是地委、行署两大院的大笔杆子,多数已是部门或单位的正职。据说领导征求他们意见时,都很谦虚,表示“谦让”,个别由副处转正处的也委婉推辞。当然,也有毛遂自荐的,但领导又不愿成全。
当时,我在地区文联任副主席,之前曾担任几年地委宣传部新闻宣传科科长,再之前曾干过两年省广播电视台记者和十几年的地委新闻宣传干事,年地革委成立时曾参与办过几期《新郴州》报,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艰辛和精神压力之大感受至深。凭实说,我压根儿就没萌生过要到报社谋个一官半职的念头。
年11月末的一天,我在地委办三楼会议室参加地委、行署联席会。散会后,地委宣传部部长黄章孝走到我面前,有些为难地说:“老郭,办报的事,地委定了,还是你去吧!”
我十分惊讶,顺口问黄部长说:“不是有好些拟任人选吗?”黄部长是个耿直的人,实言回答我:“他们都以没这方面的专长而辞让了。当然,真正的原因你也明白。”
面对这位厚道的老领导,以及突如其来的工作,我没有更多的话可说,只是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人员是怎么定的?”黄部长说:“定了三个人,另外两人是组织部的钟华、宣传部的谷安平,他们两人是提拔,由正科提副处,你已是副处,仍然按副处安排,不过,明确由你主持工作。”稍许沉默了一会,黄部长又补充说:“从现在开始,你们的工作就是筹备办报了,要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你们的任命现在只是口头的,正式文件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
(二)压力山大,对组织安排不讨价还价意外衔命办报
过去,虽然写过新闻稿件,当过新闻干事,干过电台记者,任过新闻科长,但非科班出身,文化底子薄,而即将面对的是一个个学历比我高、知识比我渊博的文化人,我的那点墨水怕难以服众。
报社的中心工作是要办出政治水准和文化水准高的报纸,而报社目前还上无片瓦下无寸地,要面对办报和创业的诸多艰难和复杂关系的挑战,我一个缺乏领导经验的副处级干部,又没有八面玲珑的本领,怕工作难以打开局面。
还有,我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大跃进年代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染上了肺结核。年就已是肺穿孔,后来又患过急性黄疸肝炎,还有失眠症、颈椎病等多种疾病,也生怕扛不起这十分沉重的担子。
不过,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惧怕,我也没有向组织和黄部长讨价还价,因为19岁时我曾面对党旗举手立过“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的誓言。于是,我向黄部长表示:“一定竭尽全力做好打基础的工作,为报业的发展、为后来者的工作创造较好的条件。”
年1月24日,我代表筹备组向地委、行署联席会议汇报了报纸复刊工作相关事项和规划。联席会议议定:成立郴州报社,为正县级事业单位,暂定编30人。当年进编不超过15人,财政拨款15万元,先在地委院内找房子临时办公,以后在地委院内选块地方建社,并同意筹备组根据地区财力先办周报,逐步由周报向周二、周三和日报过渡的方案。
会后,我代地委起草了《关于成立郴州报社的通知》的正式文件。从此,销声匿迹26年的郴州日报社重新出现在地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名册之中。
二、试刊·复刊
我们筹备组三条汉子十分明白:郴州报社不能光有一块牌子,办好报纸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必须抓紧准备出报,让带着油墨芬芳的报纸早日走进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农村、学校与工厂,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一)全力以赴,加快办报节奏
年初,筹备组的同志紧锣密鼓地围绕出报这一中心工作奋力拼搏。1月下旬,筹备组向社会接连发出了征集报纸刊头、版面栏目、副刊名的启事。
征集报纸刊头的决策,是经过筹备组慎重研究考虑,并报告请示地委领导同意的。上个世纪60年代停刊前,《郴州日报》的报头是用“毛体字”,但不是毛主席原版题写的,是从毛主席书法作品中集字而成的。后来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有明确规定,用领袖和名人题写的刊头必须是原版,不能拼凑。
2月上旬,筹备组接连向省里和地区相关部门发出了申请相关证照的函件。
2月中旬,经地委宣传部同意,郴州报社、郴州地区人事局联合发布了向社会选调编辑记者的公告。选调的基本条件是在职国家干部,大专以上文化,有较强的采编业务能力、身体健康,暂不需要安排家属和住房。选调方式是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取,考试科目涵盖政治历史常识、新闻理论基础知识、采访写作和编辑业务能力,考核侧重现实表现、思想品德、社交能力、业务素养等,对未报名参考者制定有特定的考核条件。
3月3日和4日,90多名报考者在地委党校参加了考试。试卷均由我出题,先天晚上打字、校正、印好后装订封存。考试后,考卷上的姓名和考号都是密封状态,由9名评委对考卷进行集体评审。每个参考者的成绩由基础知识分、消息写作分、通讯写作分、评论写作分和编辑业务分组成。首先由9个评委各自阅卷打分,最后取其平均值,评分结束后,评委集体统分和计分。
3月中旬,筹备组人员对考试成绩靠前的15人进行了考核,拟录7人;对未参考的多人,按特定条件进行考核,拟录3人。地委宣传部、地委组织部和地区人事局领导对拟录人员的考试考核材料进行审定后,由地区人事局向相关单位下发了商调函,要求录用人员3月底到郴州报社报到。
3月下旬,经过多方面的考察比较,选定由永兴彩色印刷厂承印报纸。这是全区率先采用了手动激光照排机排版的印刷厂,能确保《郴州报》的印刷质量和精美要求。
4月1日,招聘的10位编辑记者全部办好报到手续,成为郴州报社筹备复刊工作以来第一批正式员工。其中4人是市城区单位的,仍暂住原地;另外6人是从各县(市)调进的,两人投亲靠友借宿,4人在报社临时办公室内加开床铺。大家通过相互认识后,便开始作为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忙碌起来。
(二)着力描绘报纸发展蓝图
大家通过短暂的开会、学习,领会报社近段的工作部署和各自工作任务后,全体人员分成三个组,分别到邵阳日报、娄底报、零陵报(后改为永州报)、长沙晚报等兄弟报社考察学习。外出“取经”回来,大家对《郴州报》的办报宗旨、风格、各个版面的主旨和栏目设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以下共识。
办报宗旨:《郴州报》是地委机关报,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联系郴州实际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好地委、行署所作的决策和部署,宣传好郴州各条战线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新经验,宣传好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传授科技知识,倡导社会新风,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搞好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为促进全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报纸风格:坚持党报的根本性质,坚持原则性、求实性、新闻性、指导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努力办出具有浓厚郴州特色的地方报纸。
一版为要闻版。拟设“试验窗”“弹性谈”“热点追踪”“五岭拾叶”“东塔瞭望”等栏目。
二版为经济生活版。拟设“我说试验区”“南国风流”“私营天地”“黄牌警告”等栏目。
三版为政治生活版。拟设“爱莲”“山道弯弯”“南塔钟声”“北湖茶座”“嗍螺蛳”等栏目。
四版为文艺副刊。拟设“万华岩”“白色鹿”“郴州览胜”“名人郴履”“郴山故情”“杂文角”“文艺沙龙”“散文诗与断想”等栏目。
报纸的出版方案、版面定位和栏目设置出台后,编辑记者按照自己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精心组织采编稿件,保障报纸版面上有精品力作和稳定、持续的稿源、线索。
划版是报纸出版必走的工序,报纸的排版都是按划版纸样进行。手动激光照排机排版比原先铅字排版要求更严,报纸版面上的内容,包括每篇文章和图片的位置,每篇文章的标题、正文字号和标点符号等位置,都要在划版纸上安排妥当。为了让编辑记者尽快掌握划版要领,还特地请永兴彩印厂李孝威厂长上了一堂划版课,以策万全。
(三)试刊第一期报纸搭乘《人民日报》“便车”进万家
出报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时任地委书记胡梦奇,行署专员周时昌,地委宣传部部长黄章孝来到报社临时办公地,听取了前期筹备工作的汇报,对近期的工作进展表示肯定,同意试刊期间的报头从应征的报头中选用,每期一换,正式发行时,再从入围试刊的报头中选定。
年4月21日,《郴州报》试刊第一期报纸搭乘邮送《人民日报》的便车悄悄地出现在郴州父老乡亲面前。《郴州报》试刊第一期共发稿40余篇(件),体裁涵盖消息、通讯、评论、新闻照片、散文、诗歌、楹联、杂感、篆刻等,短小精悍、各具特色。
一版要闻版刊发了《省委书记熊清泉在我区考察时强调依靠群众抓好农业开发》《地委召开全区党建工作会议》《地委行署对重点产粮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人口爆炸警钟在郴州敲响》《发刊词》等9篇文字新闻,配发了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在报社临时办公地了解出刊准备工作的照片,“试验窗”“五岭拾叶”等栏目正式亮相。
二版经济生活刊发了《我区今明两年将推广20项科技成果》《我区乡镇企业在整顿中又上新台阶》《农药价格不涨供货时间提前》《郴州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硅铁“热”该降温》《当前农民有四“忧”》等12篇文字新闻和一幅新闻照片,有“开发潮讯”“农家心事”“经济随笔”等栏目。
三版政治生活刊发的稿件有《先“评头”后“品足”》《广发乡建立党员功过录》《为了一个港胞的生命》《共产党员杨正武三次拒贿六千元》《金弹打不着金凤凰》《职工上万跨六省家家户户生一孩》等9篇文字新闻和两幅新闻照片,涵盖“党建生活”“山道弯弯”“人民卫士”“嗍螺蛳”等栏目。
四版文艺副刊发的有《想念家多》《南海潮》《爱莲与爱廉》《哭笑不得》等6篇文学作品和一幅摄影作品、两方篆刻作品,有“郴山故情”“苏仙话旧”“白色鹿”“万华岩”“世态小品”等栏目。
试刊第一期报纸虽是一脸稚气,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sdz/1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