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2-23 19:51:58   点击数:

旧照回忆之四十四从ldquo庆祝

发布时间:2021-2-23 19:51:58   点击数:
南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

从“庆祝黎川报扩刊县委首长和报社全体职工留念”老照片说起

文、图/黄振良

黎川报社于年5月成立并正式出刊,报名为《黎川报》,年5月,撤销黎川报社,前后办报时间为6年整。报社行政级别相当于县部委办局,筹办开始的第一年,未配专职领导,业务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邱酬恩同志兼管,年6月,开始配备专职主编、副主编,主编李道芳同志任职半年,年6月至年1月在职,系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职。

年5月,《黎川报》组建成立时,章培德同志从县建设科副科长调至黎川报社工作,负责报纸编辑。年7月至年11月任副主编职务,李道芳同志兼职主编半年调走后,章培德同志主持黎川报社工作,长达5年时间。姜承英(女)担任副主编2年,年3月至年5月在职。从主编、副主编三位同志任职年限时间分折来看,《黎川报》从创办到撤销并善后工作,处理有关具体事务,前后历时六年,均由副主编章培德同志负责全面工作。

《黎川县志》年版记载:黎川县官方创办的报纸媒体,自中华民国开始,共办有四种:

一、《黎川三日刊》,民国十五年(年)由国民党黎川临时县党部创办,翌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右派篡夺,该报四开四版,先为石印,后改铅印,发行量很少,时办时停,延续时间二年。

二、《黎川民国日报》,民国23年(年)4月创刊,有工作人员9名,期发行量余份,后停刊。抗日战争初期(年12月)左右,由国民党黎川县党部续办,每天出一期,四开二版,一版为国内、省内和本县要闻,二版为抗日专刊,期发行量份左右,民国35年(年)停刊。

三、《劲风报》,这是一张由私人合营的民办小报,八开二版,三天一期,期发行量80份左右,该报于民国35年(年)创刊,民国38年(年)3月停办。

四、《黎川报》,系中共黎川县委机关报,年5月1日创办,初期为八开二版三日刊。年7月改为八开四版,仍为三日刊。年7月改为八开四版双日刊,年扩刊,改为四开四版双日刊,年改为四开二版双日刊。从总体情况看,《黎川报》开办以后,一直在发展壮大,扩刊、扩版、扩大发行不停留,由八开二版三日刊,发展为四开四版双日刊,编辑部工作人员4—7人,印刷厂职工初为16人,年增至44人。

《黎川报》运用社论、短评、消息、特写、通讯等新闻文体,配合照片、副刊、专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导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宣传新人新事,介绍先进经验,传播文化科学知识。该报在宣传报导中,注意突出地方特点,拿出较多版面,报导本县境内几个综合垦殖场,在开发山区、建设山区方面取得的成就。年5月31日,《黎川报》停刊,6年共出版期。

《黎川县志》年版有关“新闻”,“报纸”条目记载

黎川报社《黎川报》从年5月成立出版至年5月停刊,这6年中,黎川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有寇健、王国本(主持工作)、孙元勤等3人:年4月至年2月,黎川县委书记寇建在职,时任县委副书记陈德宽,县长万良贵。

年3月至10月,县委书记处书记王国本(主持工作)在职,时任县委书记处书记还有吴广祥、于静泊。

年10月至年9月,黎川县委第一书记孙元勤在职,撤销县委书记处后,孙元勤改任县委书记,时任县委副书记张信夺、王金凯、刘均仔、解春汉、王树义、刘占华。

01

02

03

寇健、王国本、孙元勤三位同志主持黎川县委工作期间,时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于振先,年3月至年6月在职。沈毅生,年12月至年10月在职。

期间,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邱酬恩,年6月至年8月在职。李道芳,年3月至年1月在职。黄嘉琪,年6月至年5月在职。

黎川县委书记寇健、王国本、孙元勤;县委副书记陈德宽、万良贵、吴广祥、于静泊、张信夺、王金凯、刘均仔、解春汉、王树义、刘占华;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于振先、沈毅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邱酬恩、李道芳、黄嘉琪。上述这些领导同志(共18位)从任职资料时间上查找推算,是在《黎川报社》创办存续期内,担任了分管县委“宣传系统”有关的领导职务。应该说,都曾经前后分别领导和负责过县委有关宣传与论方面工作,指导和关心过黎川报社、“黎川报”的发展壮大,扩版扩刊,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一定贡献,使《黎川报》得以适应当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喉舌作用,这些领导同志,便是报社同仁们尊称的“县委首长”了。

庆祝黎川报扩刊县委首长和报社全体职工留念,年12月31日,这是一张六十一年前的老照片,摄于建国十周年“大庆”的年底。

第二排左九寇健,左十三刘宝玉(军人、大校),左十四章培德,因时年乆远,其他领导同志姓名难以确定。

年12月31日,公历年底,正是年新年元旦前一天,也可说是阳历年除夕夜,是上世纪,从50年代跨进到60年代的跨年代纪念日。除旧迎新,新春吉祥,全体黎川报社同仁们与“县委首长”共同庆祝“黎川报”扩刊,吉日吉祥,意义非凡!

老照片中,参加照像人员:第一排8人,第二排15人,第三排15人,第四排14人,共52人。第二排中间位置坐的是县委、县人委、县人武部及县委宣传部,黎川报社主编、副主编等领导同志。黎川县志记载,年,黎川报社职工増至44人,加上“县委首长”8人,合乎参加留影纪念共52人总人数。

黎川报社在年底,庆祝“黎川报”扩刊活动,县委首长和报社全体职工合影留念,时间已距离今天六十一年了,这张老照片保存状态也不是很好,翻拍效果较差,已很难清晰辩识参加合影人员的面貌轮廓,并准确确认其姓名。只能根据上述领导同志,在年12月,这特定拍照时间段,他们正好在黎川县委、县人委担任有关负责“宣传口”的领导职务,从这一时间段来推算,在年12月31日,参加黎川报社庆祝《黎川报》扩刊仪式活动的县委、县人委、县人武部领导,即照片题字称之为“县委首长”的人,应该是:县委书记寇建,县委副书记、县长万良贵,县委副书记王国本共3人。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刘宝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于振先,副部长黄嘉琪,共2人。黎川报社副主编章培德。

可以确定,上述8位领导同志“报社扩刊照相”时间,正好在相对应任职期内,只要当天没有因公因私外出,离开黎川县城,就应该参加了年12月31日“黎川报”扩刊庆祝活动并合影留念,应该出现在这张合影老照片中。

另外,年12月31日,在《黎川报》扩刊合影留念这个时间节点,正好担任黎川县委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还有:县委办公室主任邹尚生,县委组织部长陈希荣,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刘均仔、副书记吴维屏,县委工业交通部长解春汉,县委财政贸易工作部长马士俊,县委农村工作部长邱酬恩、副部长郭克,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程忠德(主持工作),县委档案馆馆长黄清莲(女,黎川籍老红军邓连生同志夫人)等8个部门10位同志。同时还有县人委副县长许国华、万才高。他们12人中,是否有个别领导因为与《黎川报》有密切工作交往关联,而被邀请参加《黎川报》扩刊合影的领导同志,不得而知,也可能会有。年底,上述8个部门加上县委宣传部和黎川报社,县委共设有10个工作部门,作为县委第11个工作部门,县委党校直至年11月才成立,副校长黄嘉琪主持工作。

黎川报社,内设报社印刷厂,时任厂长顾根生同志,临川人,中共党员,该同志后来调入县公安局任看守所长,在县公安局退休。

黎川报社原址,在明朝修建的“新城县”老城墙内城门口街区,当年称作“城里”,从南门口进来的杨家巷老巷口西侧。四周界限为:东面临老杨家巷,巷旁是杨家大厅,建国初黎川县委开会接待区乡干部的招待所,大厅用作会场。年国庆节前后,在杨家大厅举办过建国10周年成就展览会,巷口砌有一个高大“龙门架”,上书横幅“中华人民共和囯成立十周年成就展览会”,杨家大厅后来划拨给县粮食局改作面条生产车间。西面接县粮食局大院老办公楼,有围墙相隔。南面临大街(今日峰路),粮食局机关大院老式木大门在此,与黎川报社院子大门紧靠为邻,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大街对面便是黎川县公共体育场一片空地(今建成双好超市),北面靠粮食局原烧毁的老加工厂大米车间,后改建机关食堂,干部宿舍。

黎川报社开办之初,利用了建国前后曾做过税务局的“裘氏家庙”及周边几个老厅堂,后来在老厅堂后面空地上新建了一栋印刷厂硕大印刷车间,临街“裘氏家庙”也部分折除,改建成当年算是比较时髦的县印刷厂二层办公楼房,楼下街面店面作报社印刷厂营业厅,卖些报纸、印刷品、帐薄表册、笔墨纸张、文房四宝之类商品,二楼用作报社办公室、会议室。

报社营业厅店面门口台阶下有一口古老水井,泉水清沏甘甜,用活动麻石条搭盖,应急时,可以移动石板现出井口,用吊水桶取水用,起到消防水井作用。年,改造日峰路街面时,仍然用麻石盖好井口,保护在花岗岩石板人行道下面,位置在今财富广场步行街右手,东边巷口汽车通道路口,施工时,笔者曾在旁边观看。

1年,杨家巷周边面街旧房开发利用改造拆除,建设新街面,印刷厂改制,厂区办公楼及车间、职工住厅堂一并折除,建成一长排底层面街店铺的六层商品楼房。原来进出民国县政府“黎川县田粮管理处”圆型砖砌拱门的杨家巷老巷口也被封堵,改道到今新建孔庙西墙侧金银店现今巷口。笔者当年还看到在施工围墙内侧墙角,放置着一块拆除下来的,保存完好硕大刻有“裘式家庙”四个大字,家庙大门上方的石门额,后来是开发商收藏还是裘氏族人运走就不得而知。

从年5月至年5月,黎川报社办“黎川报”六年整,《黎川县志》记载,从年5月开始,出版期数分别为:70期、期、期、期,期、期、74期,六年发行总量期。

当年黎川报社人丁兴旺,相较县城各杌关单位人数,还算是很多的,参加扩版庆祝照像人数有52人之多,除去县里领导8人,当时报社员工至少有50人以上。报社工作人员除了副主编章培德、姜承英(女)同志外,还有黄兴中(八一革大),汤信国,封雷琴(后任过樟村公社书记)等同志。年,是建国十周年,第一个“十年大庆”之年,前一年,年,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粮食放高产卫星,全民大炼钢铁,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热血沸腾的年代。年至年,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实行“调整、整顿、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放慢了经济发展速度,精简机构,调整院校。事出有因,这也许与年5月《黎川报》停刊,黎川报社撤销有一定关系。

庆祝“黎川报”扩刊,是在10月1日,国庆节,县城举行建国十周年庆祝大会和游行活动之后三个月,在度过国家“三年经济困难”第一年之后,“节衣缩食、苦挣门面”,《黎川报》不仅没有停办,反而继续扩刊,说明报纸“舆论与喉舌”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党对宣传舆论工作极为重视。

笔者至今收藏有一张距今六十二年前,即年1月4日出版的,第期《黎川报》,为八开四版,全部版面均用中文繁体字排版印刷。版面小巧,内涵丰富,文章篇幅短小,题材精干,内容“小而全”,正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类似百科全书。刊登有:新闻报导,国际囯内消息,德胜关、大源垦殖场“热搜”,县直机关单位活动简讯,农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心工作,民众启事,百科知识,1月4日《黎川报》四版共刊登各类文章27篇,文章后均附有撰稿作者姓名(或单位)。

第一版刊登文章共6篇:1、县委、县人委给德胜关垦殖场的回贺信。2、地专直属机关又一批拓荒者抵我县。3、边开花,边结果,县委会狠狠改进工作(涂宗勤)。4、县人委改得快(整风办公室通讯组)。5、火光社开展“三就”积肥法,掀起了积肥造肥保肥高潮(潘云、刘文发)。6、新闻照片: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天柱县龙泉农业社,今年种的一百四十多亩红薯,获得了大丰收,每亩平均产一千四百多斤。这位侗族女社员提蓝里装的大红薯,最大的每个有十多斤重。南沙摄(新华社稿)。

第二版刊登文章共10篇:支援山区生产,支援农业生产!1、手工业社赶制了大批的生产工具(县手联社通讯组)。2、送商品供应山区(龚应孙、喻永康、翁庆先)。3、深入农村修农具(流星)。4、黄舍设立服务站(鲁伟昭)。5、德胜建立理友社(胡星龙)。6、星红社开始二次翻田(戴应仔)。7、八一社组织了青年垦山队(上际乡赵木印)。8、公村营社培育与保护油菜的措施(老谢、刘在炳)。9、未打预防针的猪死了(李庆洪,黄兴旺)。10,烟秧搭篷防霜冻(综合来稿)。

第三版刊登文章共4篇:1、整改之花处处开,全县大鸣大放大整大改成果辉煌:县书、县长上食堂,部长贴出了大字报,主任(黄柏俚)上山调査资源,长期未解决的问题解决了,领导带头家属还乡生产(整风办公室通讯组)。2、县对敌斗争展览会胜利闭幕(魏继祖)。3、专区举行首届农村文艺会演(专署文教办公室)。4、我们的山区生活开始了(涂绪德)。

第四版刊登文章共7篇:1、五年来我国建立了许多新工业部门(新华社)。2、我国粮食生产超额完成五年计划(新华社)。3、亚非团结大会继续开会(新华社)。4、报成就、贺新年:东北建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基地,交通建设的两件喜事,鹰厦铁路已经建成,新建湖南衡阳湘江大桥正式通车,全国养猪一亿三千万吨以上。5、请订58年度黎川报。6、检讨:黄荣生,住车站路号。7、你知道吗?珍奇的发光鱼,四吨重的鱼会飞,石鱼。

这张保存下来的年1月4日《黎川报》,登载有27篇短小文章,刊载的文章史实内容极其珍贵。这一天,恰好是德胜关垦殖场在年12月23日,首批名省市上山干部上山到达德胜关后的第12天,是大源垦殖场(年1月并入德胜关垦殖场)第一批上山干部上山不久,第二批上山干部接着上山后的第2天。省市地直杌关千余名干部上山“开发山区、建设山区”,在黎川德胜关、樟村两地,兴办德胜关和大源两个垦殖场,成为当年黎川城乡干部、社员百姓都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mt/11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