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经济日报01版刊发报道《浙江淳安:以鱼护水以渔富民》
12月3日,新华社客户端《一网上万斤!看千岛湖“巨网捕鱼”》
12月4日,新华社客户端《万斤鱼苗入千岛湖:水养鱼,鱼保水》
12月4日,新华社《千岛之问——浙江千岛湖的生态和谐之道》
12月4日,杭州日报A02版刊发报道《千岛湖推进特色“保水渔业”发展模式》
12月4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刊发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岛湖“保水渔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月4日,工人日报客户端刊发报道《浙江淳安千岛湖:“以鱼保水”促发展》
12月5日,CCTV-1晚间新闻头条《“两山”理念引领中国绿色变革千岛湖:以鱼净水守护饮用水源地》
…………
经济日报
初冬时节,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许源大港渔场又一次上演巨网捕鱼壮景,成群的鲢鱼、鳙鱼被集中包围,争相跳出水面,最终进入定置张网,一网“捞”出有机鱼3万公斤。巨网捕鱼是淳安千岛湖的一张金名片,是千岛湖渔业文化的精品。“巨网捕鱼不但喜庆,还能创收。爱‘跳舞’的鲢鱼、鳙鱼,每年可为公司带来上千万元旅游收入。”千岛湖鱼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方亮介绍,看完巨网捕鱼,游客还可以品尝千岛湖有机大鱼头。公司也从卖冻鱼向卖鲜鱼转变,让更多有机鱼“游”上百姓餐桌。淳安县委书记黄海峰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淳安以一条“鱼”开场,从一个单纯的农业生产过程转变为国内外闻名的农业旅游示范项目,讲述的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转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故事。淳安是全国首个“特别生态功能区”。近年来,淳安形成独具特色的“保水渔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鱼护水、以水养鱼、以渔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年,全县渔业经济产值逾10亿元,直接带动当地餐饮、旅游和农产品等产业产值逾50亿元。双赢来之不易。20世纪50年代末,为建设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由此形成。但当地百姓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大多养起了银鱼、鲈鱼和鳜鱼。水里的鲢鱼、鳙鱼少了,饵料浮游生物多了,造成氮磷富余,千岛湖局部水域曾两次发生季节性水华现象。“鲢鱼、鳙鱼每生长1公斤,就可消耗近40公斤蓝绿藻。”淳安县渔政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如今每年都向千岛湖投放鲢鱼、鳙鱼等鱼种不少于万公斤,可以有效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好水才能养出好鱼,同样,养好鱼才能保护好水。由此,一场护水“保卫战”在千岛湖全域系统展开。全面清退网箱养鱼,严厉查处非法采砂,实现千岛湖游船污水零排放。近10年来,拒绝了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近5年,连续投入10亿元以上资金治理环境。如今,千岛湖水已是国家一级水体。一条“鱼”换一种养法,养出了一条完整的旅游服务链。“巨网捕鱼”成为千岛湖旅游的必看项目;“淳”牌有机鱼,成为中国第一个活鱼类驰名商标;以鱼文化为主题的鳌山渔村,推出鱼市一条街和主题民宿。千岛湖的这条“鱼”,也正在“游”入更大的“水池”,以“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引领“保水渔业”模式在全国湖泊、水库复制推广。杭州日报近日千岛湖发展集团的捕捞队在东南湖区进行巨网捕鱼,本次收获了1万多斤鲢鱼、鳙鱼。近年来,淳安依托千岛湖一湖秀水,大力推进实施“以鱼保水”“以渔治水”生态治水模式,形成了独具千岛湖特色的“保水渔业”发展模式。目前千岛湖湖区鱼类品种达种,经济价值40亿元;年渔业经济产值逾10亿元,直接带动地方相关产业产值逾50亿元,淳安县“保水渔业”发展模式也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渔业水域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典范。新华社发央广网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大力开展沿湖整治工程,探索出“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千岛湖“保水渔业”,在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实现渔业经济的蓬勃发展。-12-4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冬日的千岛湖,碧波荡漾。伴随着渔工整齐划一的口号,成千上万条大鱼上下翻腾,水花四溅。千岛湖发展集团总经理何光喜介绍,这样的巨网捕鱼,一网就有十几万斤。何光喜:大家看这些鱼,都是千岛湖里自然生长的,一般一年我们有万公斤的产量。年,淳安县渔业经济产值超过10亿元,带动餐饮等相关产业50亿元。千岛湖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是国家一级水体,淳安县委书记黄海峰介绍,千岛湖实践中探索出“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保水渔业,以青草鲢鳙控制水藻和微生物。黄海峰:这样的鱼,没有任何人工饵料的投放,完全是自然生长。像包头鱼长一公斤,它要需要消耗40公斤的藻类,它生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净化水质的过程,也是一个“保水”的过程。近十年来,淳安县拒绝了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大力开展沿湖整治工程,保护一湖秀水。黄海峰:我们制定了淳安千岛湖环境质量管理规范,这个标准要高于国家和省市的标准,通过高标准、高水平的保护和治理来获得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结果。
工人日报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然而在浙江淳安千岛湖,恰恰是因为养了鱼,才能永葆一湖秀水。近年来,淳安县大力实施“以鱼保水”“以鱼治水”工程,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又探索渔业经营的更多可能性,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保水渔业”发展之路。新华社12月1日,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的青海岭渔场又一次上演“巨网捕鱼”壮景,成群的鲢鱼、鳙鱼被集中包围,争相跳出水面,最终进入定置张网,一网“捞”出有机鱼1万多公斤。《千岛之问——浙江千岛湖的生态和谐之道》水之源:一湖碧水从何来“一二,嘿咗”“一二,嘿咗”……隆冬时节,千岛湖的青海岭渔场响起一阵阵捕捞队员的收网号角,群鱼跃起、水花四溅,“巨网捕鱼”蔚为壮观。“这一网捞出有机鱼1万多斤。”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捕捞一队队长叶志清说。这些鱼将被送往各大城市的餐厅,成为人们舌尖上的美味。 “问湖缘何清如许?千岛水净鱼先知。”淳安作为浙江首个生态“特区”,深入实施“以鱼治水”工程,形成独具千岛湖特色的“保水渔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一条鱼呵护一湖秀水,带动一方经济”。“水养鱼、鱼护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家寿常年在千岛湖开展科研工作,他认为,“保水渔业”对提升千岛湖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原理是利用鲢鱼、鳙鱼等鱼类滤食水中浮游生物的习性,来改善和提升水质,同时以科学捕捞维护生态平衡。好山好水,孕育好鱼。淳安拥有以鱼为主题的餐饮酒店逾家。据测算,目前湖区鱼类品种达种,经济价值约40亿元;年渔业产值逾10亿元,直接带动地方相关产业产值逾50亿元。CCTV-月5日,央视cctv-1综合频道《晚间新闻》头条播放《“两山”理念引领中国绿色变革千岛湖:以鱼净水守护饮用水源地》,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yx/1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