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日报》(年1月26日创刊)是香港的财经报章,由现任主席冯绍波先生、董事总经理麦华章及执行董事石镜泉等创办,年的创立基金为2,万港元。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有限公司于年8月3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港交所:)。
《香港经济日报》为香港主要财经报章,编采角度及报导手法专业,主要报导金融、国际、社会新闻、中国、商贸、地产、行政人员,以及生活副刊。为报导中国政经消息,在北京设有记者站。《香港经济日报》读者主要为香港工商界、行政人员、投资者及专业人士等中产阶层人士,其内容以中产及专业人士为导向,亦是香港各中学指定给学生订阅的报章之一。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年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办,是中国迄今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清末﹑民国时期著名日报之一。年6月17日满族正红旗人英华在天津法租界创刊保皇派报纸,创办人英敛之﹐富商王祝三(郅隆)为主要经济资助人。该报有代派处65个,除国内大中城市外,在南洋、美洲、日本等地也有代销点。日印四、五千份,是当时华北地区一份最引人注意的大型报纸。主要股东有资本家柴天庞、王郅隆、朱志尧、北京天主教堂主教樊国梁、法国公使鲍渥、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严复等。该报除在政治上持保皇立宪立场外,并带有封建买办色彩。自言敢于揭露和攻击清政府的一些弊政,"替穷苦大众说话",注意反映下层社会的疾苦。英主张变法维新﹐《大公报》遂在北方言论界初露头角。《大公报》突出新闻特性﹐编排醒目美观﹐注重培养人才。尤其是社评﹐力求言之有物﹐见解独特﹐对时政有所批评﹐很快名闻国内﹐《大公报》也一跃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报纸和舆论界的代表之一。年以后﹐《大公报》总体上对国民党持支持态度。“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略的加紧﹐《大公报》主张抗日﹐并发表了著名记者范长江的西北通讯﹐首次披露了红军长征情况。为了应变﹐《大公报》开始筹备南方各版﹐年4月10日上海版发刊。大公报桂林馆合照二排左4胡政之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公报》天津版于7月底停刊﹐上海版12月13日停刊。
《大公报》同人分赴各地办报﹐先后有汉口版﹑香港版﹑桂林版﹐最重要的重庆版自年12月1日起出版﹐销售额最高近十万份。它坚持抗日立场﹐鼓舞民心士气﹐对抗战起到了一定作用。年4月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推选为当年最佳外国报纸﹐获荣誉奖章。年9月6日张季鸾逝世﹐王芸生接任总编辑﹐曹谷冰﹑金诚夫﹑徐铸成等领导《大公报》。
抗战胜利后﹐《大公报》上海版于年11月1日复刊﹐天津版12月1日复刊﹐香港版年3月15日复刊﹐重庆版继续出版。《大公报》一度支持过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年后因立场有所改变受到当局迫害﹐重庆版一度被强行接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公报》重庆版﹑上海版先后停刊。天津版改名《进步日报》﹐旋又恢复原名﹐迁至北京出版﹐主要报导财政经济和国际问题﹐年9月10日停刊。香港版出版至今。
《东方日报》於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创刊,是东方报业集团的旗舰报刊,连续三十七年雄踞香港报坛一哥的领导地位,单日销量高达五十三万多份,读者超过三百七十万人,远远拋离其他报章。
秉承「求精、求真、求快」的精神,《东方日报》报道全面翔实,并拥有庞大及设备先进的採访队伍,在全球各地包括美、英、法、澳主要城市驻有特派记者,并在中国内地设立驻京、沪办事处,採访站遍及全球,廿四小时全天候為读者送上最快、最充实及最準确的资讯。
《东方日报》内容包罗万有,读者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除香港、两岸及世界新闻资讯外,更有產经、娱乐、体育、波经、马经、副刊,名家云集的「龙门阵」,针砭时弊的「正论」及「功夫茶」,為读者吐尽不快,是一份全面、全知、跨时代及跨地域的报章。
实事求是,立场不偏不倚,以忠诚态度服务社群是新报一贯的宗旨。每日除為读者提供新闻外,并搜罗各类资讯与读者分享,内容丰富充实,属一份极具可读性的报章。
安全货仓工业大厦11楼B室
电话(总机):-
传真:-
香港版MetroDaily以《都市日報》命名,於年4月15日創刊,逢週一至週五早上於港鐵站及一些繁忙地點免費派發。除原有之港鐵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東涌綫及將軍澳綫外,更於馬鞍山綫、東鐵綫(包括沙田、火炭、大學、大埔墟、太和、粉嶺)及機場快綫増設派發點,全面拓展派發網絡。覆蓋令《都市日報》接觸更多年輕以及高消費都市人的注意,成為他們每天早晨必讀之報紙。他們通常都是年輕的高收入及高教育程度人士,他們緊貼潮流、消費力強、每天接收豐富資訊並經常轉換口味。
《都市日報》每日平均發行為40餘萬份。
《都市日報》每天的平均讀者人數達72.5萬。
70%《都市日報》讀者年齡介乎18-49歲。
男女性讀者比例為49%及51%。
30%《都市日報》讀者高等或以上程度。
71%《都市日報》讀者為上班族。
都市日報
電話: 傳真: 電郵:info
metrohk. 香港文汇报在中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设立了三十二个办事处和记者站,并成立了北京分社、上海分社、广东分社、四川分社、河南分社以及澳门新闻中心、海峡西岸新闻中心。香港文汇报的业务正朝著集团化、多元化发展。
香港文汇报以爱国爱港为办报宗旨,一贯以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为己任,新闻报道公正翔实,及时准确;新闻内容详尽丰富,生动活泼;版面时尚,色彩艳丽,印刷精美。
类型日报
版式宽版
拥有者香港文汇报有限公司
出版商文汇出版社
创刊日年9月9日
政治立场亲共
董事长、社长王树成
语言繁体中文
售价港币6元
总部香港仔田湾海旁道7号兴伟中心2-4楼
《文汇报》原是中国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最早于年1月创刊于上海。抗日战争胜利后,《文汇报》因为立场鲜明的反对内战,令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十分不满,迫使《文汇报》于年5月24日停刊。在各界爱国人士的帮助之下,《文汇报》报社同仁一路辗转,于年9月9日在香港复刊。解放后,上海《文汇报》也复刊,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两家《文汇报》。目前,这两家报纸没有任何隶属关系。
香港《文汇报》是一份面向香港全社会的综合性大报,也是一份以社会精英为读者定位的香港主流报纸,目前每日平均出版60版左右,除在香港地区发行外,还即日运销中国内地各香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零售港币6元。
以爱国爱港为办报宗旨,新闻报道公正翔实,及时准确;新闻内容详尽丰富,生动活泼;版面时尚,色彩艳丽,印刷精美。
香港文汇报在中国内地各省市共设立包括北京新闻中心、上海新闻中心、珠三角新闻中心在内的三十个办站机构,拥有一支敬业、勤业的专业记者队伍,其关于中国新闻的报道和评论,经常获得国内外媒体的广泛转载和高度评价。 香港文汇报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除香港外,每日还在美洲、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同步出版海外版,读者遍及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香港文汇报正在努力成为一家覆盖全球华人世界,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华文精英媒体。
年5月,香港《文汇报》珠江三角洲新闻中心成立,下设广州办事处、深圳办事处和珠海记者站,《文汇报》副总编辑张建华兼任本中心总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yx/1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