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6 13:07:00   点击数:

女孩考上清华跪谢父亲,摆拍视频何以ld

发布时间:2021-12-16 13:07:00   点击数:
白癜风临床诊疗与科研高峰论坛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718/8048343.html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不久前,一个短视频感动了不少网友:工地上,一名男子正在干活,身穿校服的女孩跑来扑通跪下并大喊,“爸爸,我考上清华大学了!”然而没过多久,这个账户又发布了一个短视频:病床上,躺着一名中年男子,女孩扑倒在他身上痛哭,告诉植物人父亲自己考上了大学。眼尖的网友发现,两个女孩是同一个人,而植物人父亲正是工地上干活的男子。剧情急转直下,点过赞、打过赏的网友纷纷跺脚:原来被骗了!

事后,网警部门发文谴责,“希望大家能传播真正的正能量,而不是靠编造吸引毒流量”;短视频平台也对该账户做出了限流10天的处理。但颇有戏剧性的是,视频创作者倒喊起了冤,他们委屈地向网友喊话:“目的是传播正能量,这样有错吗?”“你们看韩剧哭得稀里哗啦的,怎么不去找他们呢?我的作品都是段子!”这也令人反思: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江湖,不同类型信息的边界如何确定?在流量收割盛宴裹挟之下,用户如何做出理性判断?

(图片来源:新浪网)

传播学者梅罗维茨在《空间感的失落》一书中提出,电子媒介使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从而模糊了原本物理隔离的社会情境,人们随之要做出行为调整以更好地扮演社会角色。的确,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人们接收信息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在过去,早上出门买份报纸,看的是新闻;晚上在剧院真诚流下泪水,但明白故事纯属虚构;即便是看电视,报道与影视也是泾渭分明。而现在,小小手机屏幕,既是报纸,也是电视,还可以是剧场;社交媒体平台,装得进国际风云、人间百态,甚至还有动物世界。也许一秒前还在刷高考录取动态新闻,下一秒就切换到“女子跪谢父亲”,不明真相的用户把表演误认为事实也情有可原。

但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创作者恰恰利用了这一点,有意模糊着真与假,混淆了新闻事实和表演创作的边界。文化学者张颐武曾归纳,短视频具有片段性和表演性。发现某些新闻事件传播量大面广,一些创作者就截取其中最有戏剧性的片段,开始搞复制粘贴式创作。从“跪谢父亲”系列视频,到“外卖小哥痛哭”的摆拍视频,再到伪装作街头监控的自编自演,很多广为流传的视频其实是摆拍之作,不少观众在知道真相后纷纷表示反感。

诚然,一些虚构视频让不明就里的观众随之喜怒悲思,就作品内容而言也没有刻意传播负能量。但与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方面具有虚拟性的戏剧、影视作品相比,不少摆拍视频刻意模糊自己的创作痕迹,营造一种新闻记录的真实感,容易让观众信以为真。在“传播正能量”的辩解背后,也有着赚取流量、进而通过广告变现获取收益的把戏。正所谓“修辞立其诚”,观众并不排斥匠心独具的虚构作品,更不排斥介入现实的艺术创作,但刻意模糊虚构与现实的界限、骗取观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yx/12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