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检察风采
检察
为充分宣传我院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展示检察队伍不忘初心、司法为民、敬业奉献、努力拼搏的职业追求和时代风貌,树立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近期,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央重点新闻单位——《中华儿女》报刊社对我院进行专访,以“新时代检察风采”为主题,对我院八位检察人员进行法治专题报道,我们将陆续予以转载。
邢庆站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南楼四楼一间办公室往外望去:“以前我们就在这里办公,窗外景象都没变啊。”他有些感慨,“好久没上来了”。
退休已经-六年,他很少再来单位,但每次他来,曾经-的老部下都要跑过来看看他。政治部退休干部组的魏新跃说,“邢局部门的人都很喜欢他,他们部门处得跟一家人似的,气氛可好了”。
邢庆从事检察官工作以来,获得荣誉很多:个人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集体一等功1次,北京市“第一届十佳检察官”、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北京市“十佳渎检处长”、全国“十佳反渎局长”、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邢庆退休前是原-反渎职侵权局(简称“反渎局”)局长,自年进入检察系统以来,邢庆在检察院各个部门几乎都干过,搞过宣传教育,当过侦察员,做过公诉人,扎扎实实历练了一番。后来一直在反渎局,同事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邢局”。
同事们眼中的邢局“目光如炬”“雷厉风行”“丢一个眼神就能把嫌疑人镇住”。但如果有人提起他当年的辉煌,邢庆总是面露笑容,摆摆手:“嘿,那是工作,分内事。”检察官邢庆就如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宝剑不露锋,潇洒地行走在江-湖上,凭的是不见出招却招招制胜。听邢庆叙述过往经-手的案子,那办案过程中对峙的细节,交手的瞬间,引人入胜。邢庆这位高手与人过招,根本不用大战三百回合,常常就是聊天间抓住破绽,谈笑间拿到关键证据,可谓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
“不能因为有压力阻力,就不去作为”
年2月,邢庆正式办理退休,从紧张忙碌、大脑高速运转的日常转入悠然闲适的养老生活,邢庆突然觉得日子没劲儿,心里空荡荡的,这才回味过来,自己有多喜欢这份工作。
他将身子往椅子上一靠,在脑海中过电影一般,说:“检察官这份工作的确不容易,每次都是新案子,每次都要想新方案,自己在明处,对手在暗处。回回都是新体验和新挑战。另外检察官还要面对法与情的抉择。经-常会收到明示或暗示的威胁与恐吓。单拎出来哪一条都很惊悚,更不用说这种种压力经-常交织在一起……-可是回头想想,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如果让我天天按部就班,做一样的事,可能会觉得郁闷,我喜欢这份工作的魅力。”接着他又神秘地笑了。“我们的工作可要比电影还有戏剧性,但我们不能把情节透露给导演。”
邢庆在反渎局工作得最久,渎职案件犯罪主体基本上都是掌握一定权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案难度大,还要面对不同层面的压力。“压力很多,阻力很大,这是肯定的,但是不能因为有压力、有阻力,就不去作为,该办的案子,还要继续往下办。”这是邢庆经-常说的话,为激励自己,也为给同事鼓劲儿。
为了破解制约反渎工作的难题,推进工作科学发展,邢庆带领干警在执法办案中,针对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创造首都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领域数个“第一”。他们成功办理建国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指定异地侦查的渎职犯罪案件;办理“侦查一体化”模式第一案;严惩为“二胡”黑恶势力团伙充当保护伞的渎职人员;率先在北京市开展并案侦查,实现反渎职侵权领域新突破;发起建立发挥职能优势、共同打击和预防泄密犯罪的平台,有效缓解反渎案件线索“发现难”问题;推出“研讨式办案”模式和反渎专职公诉人制度,大大提升办案效率、效果和执法公信力。
多年来,除了个人取得的成绩,在邢庆领导下,市检二分院反渎职侵权局在北京市检察机关业务对口考评中始终名列前茅,新罪名、新领域、并案侦查等办案新模式探索,均起到引领作用,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反渎局”“全国十佳反渎局”、全国检察机关“百优双十佳”优秀反渎局,荣立集体一等功。
邢庆感慨,“如果眼里一颗沙子也不揉,就没法去了解那些渎职犯罪里面的操作手法,也没法找到完整的证据链条。”就像电视剧里的办案人员,就得和社会上三教九流的人交往,得了解他们的行道,“可是如果心里没有国家和法治,禁不住诱惑,没有道德底线,也别干我们这一行”。
除了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时刻保持操守,而且在遇到情与法发生矛盾时,检察官们的心智承受能力,也必须强于一般人。
有人说,邢庆办案过程中“敌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他有时会反驳,“我们办理每一起案件都要进行普法宣传、接受群众法律咨询,群众从中受益良多,增进我们和群众之间情感,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我们好朋友”,“惩办恶人是执法人的天职”!
邢庆(右一)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选择的时候难吗?也难!我也不希望朋友反目,都难受。可是,国家需要法律,每个人总要为自己做的事情付出代价,有了这一条原-则,选择就不难。”邢庆说。更多的时候,邢庆从一个案子奔赴另一个案子,忙得连轴转,马不停蹄,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伤春悲秋。事后再反刍,也不是他的风格。
满腔豪情成就赫赫战功
反渎局刚成立时,没有案件,一年之内也没什么事。不能一直闲着,得主动出击。第二年院里开会,邢庆主动立军令状,一年内要办成多少案子。检察院领导后来说,瞧瞧,一般都是年轻人冲锋上去,看看邢庆五十岁的人了,一样干劲十足。知天命的年龄,邢庆觉得自己还有满腔豪情,也才有了反渎局后来的赫赫战功。反渎局不同于检察院其他部门,案件不会不请自来,想要办案,就要主动出击。要调查的人,往往还身居要职,可调配的资源也很多,可想而知,在办案过程中,邢庆和同事们遇到的阻力。这时候,需要韧性,需要高智商,需要有身处迷局但还能眼观六路的警醒,任何一个环节缺失,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年7月,“新国大”集资诈骗-案案发,受害民众之多和损失巨大,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二分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于年12月对曹予飞、龚聪颖等22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年4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主犯曹予飞死刑。
随着诈骗-案审结,一系列疑问也萌生:为什么一个台湾人能够长期公然地以代理期货交易为名,在京大肆进行集资诈骗-活动?期货、证券和金融监管部门为何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北京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新国大”系列渎职案专案组成立,邢庆任组长。
他倍感压力,带领专案组从两封举报信入手,经过缜密调查,掌握中国证监会某处处长宋某监管严重失职的犯罪事实。正当专案组掌握宋某渎职犯罪确凿证据、准备行动时,不料,宋某拿出挡箭牌——一份关于中国证监会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材料:
“我劝你别费劲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玩忽职守罪的构成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不构成这个罪,你知道么?”
宋某有些洋洋得意地对邢庆说。
他表达得很清楚:这事情是在你的职权范围之外,你就别瞎忙了。根据刑法,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必须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难道这事就这样过了?之前多方取证调查的证据就这样算了?那些受害人怎么办?怎么给他们交代?挫败感和沮丧感袭来,但履行监督职责的使命感再次战胜了眼前的困难。冷静下来,邢庆和同事们分析:中国证监会具有证券、期货市场监管的执法、处罚权,这远大于普通国家机关的职权,且工作人员又具有干部身份。据此,二分院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并得到证监会工作人员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批复。批复写道:中国证监会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统一管理证券期货市场,按规定对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实行垂直领导,是具有行政职责的事业单位。据此,证监会干部应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最高检的批复扫清追究宋某的最大障碍-,同时也填补了一项司法解释空白。
邢庆旋即拘捕了宋某,拘捕的第二天,某部门一个负责人将电话打到他手机上,半是威胁,半是诱惑:如果事情平顺过去,大家就是朋友,交个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并再三暗示邢庆,要介绍他认识一位大人物……-
这样阻挠办案的方式,邢庆见得多了,他不会因为威胁而畏步不前,更不会为了“前途”,网开一面。最终,邢庆和同事们将宋某送上法庭,揪出众多贪员,拉开查办全国首例期货监管渎职案序幕。那名“说客”,最终也被“挖出”,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
反渎职侵权案件的犯罪主体,均为掌握一定权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类似于这样或是警告或是威胁或是诱惑的“说客”不胜枚举。年,邢庆经-办一起案件时,来自各方的求情电话不断。实施抓捕任务当晚,侦查人员刚到达涉案人所住小区门口,就有人打电话,询问邢庆当晚有无抓捕计划等。邢庆不动声色,不为所动。
如果有一例案件没能守住底线,就有可能打开心里的“潘多拉魔盒”,把自己抵押给“撒旦”的后果是什么,邢庆对此很清楚。在检察院工作三十余年,邢庆看多了人性隐匿的角落,也窥探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桌下交易。经-他办的案子,涉事人员的复杂性更为立体化,很多人曾经是人中龙凤,挥斥方遒,很多人也曾群科济世,有报国的壮志,但是漫漫人生,稍一疏忽,就折戟沙场。越是高位,越像在峭壁悬崖边游走,一边是山崖,一边是万丈深渊。诱惑有多大,守护初心就要有多坚定。
有人在涉案时,依然是家庭中的好爸爸、好丈夫。有人在这件事情上渎职、玩忽职守,但是之前也可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好官……-种种矛盾,集中于一身。人生在世,可能就那么关键几步。“人啊太复杂了,多少很有前途的人一时想走捷径,迷了心窍,就把自己的未来毁了,人生不能重来,很可惜。”邢庆不无感慨。
缜密推理,倾听共情,深入调查
检察官办案,有道亦有术。不怕得罪人,不与他人做交易,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装着法律法条,这是道。具体办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析,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把每一个证据链找齐,这要有耐心、认真和对人心的深度了解。邢庆有一外号,“邢捕头”,很多人拿不下来的口供,办不了的案子,邢庆一出手,就拿到了。这是为什么?反渎局拿证据链不容易,“较量的是心智模式,是综合素质,对方基本都是见多识广、经过风浪的人,如果你在心智上不能和他势均力敌,他在心底里就会轻视你,可能连话都懒得跟你说”。邢庆说,“心里素质不是自己想强就强,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磨砺出来。”邢庆的“道”也是在一日日的“术”中,慢慢累积夯实。
办案过程中具体方法,凸显的就是办案人员的耐心和观察力,需要推理能力和想象力,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办一个领域的案子,就要熟悉这个领域的法规,比如海关走私,就得懂海关的相关条例,这都需要不断吸收和消化。
找线索找证据的过程,也需要一种“工匠精神”。有一次,邢庆和一个涉案人员交谈,有一笔行贿的款项,行贿人交待了行贿过程,是晚上送到办公室,打车过去,从哪里到哪里,也说得清楚,但这算间接证据,为了夯实证据链,得找到打车单据。行贿人说,有单据,在妻子那里,他们赶紧去找,结果已经-被妻子泄愤撕毁。邢庆又根据行贿人口供,推理那辆出租车平时活动范围,然后锁定区域,最终找到司机,幸好司机留了底联,证据链上的一环夯实了。
市检二分院原反渎局集体合影,前排中为邢庆
反渎局的审查所有工作必须在前期做扎实。遇到开口不说的人,只能在平时聊天中突破,办案细节故事不胜枚举。比如,邢庆在聊天中,发现对方抽烟的指头微微发抖,这段话有谎,由此推进,捋着深入案件。比如,有人就是不说具体过程,拿不到充足证据链,邢庆就去了解这人的生平、朋友,在聊天中会和对方说,“你的朋友我也认识”,消解对方对抗情绪……凡此种种,都凸显他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邢庆在长期办案调查过程中,练就侦探的缜密推理能力,心理学家的倾听共情能力,以及社会学家的调查能力。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有无数显赫的战绩。
“得到人民群众认可,是我的精神支撑”
年,民警齐某接到村民裴某报案,称同村李某要找他打“血仗”。因齐某未按照有关出警规定处置,以至李某将裴某两个哥哥当场杀害,裴某本人也被砍成重伤。邢庆办理这次民警渎职案,在走访中看到,裴某嫂子身有残疾,还有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家里可真穷,孩子的父亲死了,妈妈又残疾,上学是个问题”。他不忍心看着孩子失学,给那家先留了元,回到单位,又号召同事们一起资助这个孩子。
他看到太多人间真实,就愈发珍惜当下生活。妻子因为要照顾瘫痪在家的岳父,很早就下岗,儿子学习争气,从来不让他操心,考大学,读研,找工作,都靠自己,家人从不会用他的身份,去谋求或换取点什么,“对生活,我很知足”。“人啊,别贪”,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在反渎局同事任力哲眼中,邢庆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他很爱看书,各个领域都会接触,都会抱有很大好奇心去了解。我们有时也想,为什么很多疑难案件到了邢局那里就被攻克,想想可能还是平时积累得多,实战经-验丰富吧”。
“刑局对检察官这份工作有由衷的热爱,虽然很苦、很累,但他乐在其中。”任力哲说。邢庆办案非常投入,年确诊患有哮喘-病以来,一直随身带着吸入气雾剂工作。有一次,因连续多日参与抓捕、搜查、取证,邢庆胃溃疡发作,疼痛难忍,但案件到了关键时期,他硬撑着,医院。因胃部失血过多,医院门前就休克了,重重摔在地上,嘴唇缝了15针,门牙摔了个缺口。有一次出差太着急,没有带换洗衣服,也没时间买,17天后回家,妻子说他身上都馊了……-
“邢局特别关心我们,总是无私传授自己的经-验。非常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他特爱和年轻人聊天,讲讲办案经-验,为人处世之道,要注意的细节,很为年轻人着想。”任力哲回忆着。他也经-常用所办案件中的反面典型案例教育下属,珍惜岗位、守住底线。
让任力哲尤为记忆深刻的,是邢庆那盏永远等着加班同志夜归的灯。“派出的办案人员没有回到单位,邢局都会在办公室等着,这种感觉就像家一样,不管多晚回来,都有一盏等候的灯。邢局就像我们的家长。”邢庆的做法慢慢成为反渎局一项不成文的规定。
邢庆年出生在北京,赶上过“文革”,当过知青,当过兵。他16岁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实实在在吃过苦。年,为当兵,他每天走三十公里,去征兵处磨征兵的人,磨了小一个月,征兵处的人终被感动,招他入伍。军营淬炼后,回北京进入检察院,一干就是三十余年。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事情没少经-历,人性角力、人生沉浮的大戏也没少看,回头想想,这一生,活得精彩,无愧于心。
邢庆(左一)受邀在电台做访谈节目
“人不管干什么,总要有点理想信念。对于检察官这个职业,我是有感情的。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尤其是打击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这就是我的精神支撑。”七年前的获奖感言,现在依然闪闪发光。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年第19-20期]
文章来源丨中华儿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shry/1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