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3-8 8:25:45   点击数:

中国文化记者屈原故里采风之基层文学创作研

发布时间:2021-3-8 8:25:45   点击数:
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年11月29日下午,中国文化记者屈原故里采风团活动“基层文学创作研讨会”如期在县城举办。研讨会由秭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雷青松同志主持。50多位秭归文学作者参与座谈。研讨会上各位主编、文化记者谈了在秭归采风的感受,为秭归作者指点迷津,提出了关于写作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详细介绍了各大报文学专栏的主要内容、投稿要求,并与作者们互动交流,解疑答惑。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王琴珍秘书长说:来到秭归就像回到了家一样,感到特别温暖。秭归的景,秭归的人,秭归的空气,都是那么温润。骚坛诗人不为名利,用诗歌关心国家大事,传承屈原精神,每个诗人都纯朴而又深情。坐船游历西陵峡口,两岸橙园青青,秭归长江大桥真正为百姓解决民生,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震撼。她说屈原的家乡就是不一样!最后采风团在屈原故里进行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学创作研讨,与基层作者面对面,具有非凡的意义。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申菏亮与秭归作者向刚进行深入互动,热心解答了向刚关于突破写作瓶颈的问题。

《人民日报》副刊主编张健说:对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来说,屈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坐标,对每个热爱文学的人来说,秭归是藏在心间的文化圣地。在秭归,他看到了屈原与民间的血肉联系。张健告诉基层作者,大地副刊的作品需突出主题干线,以文学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光明日报》编辑刘平安详细介绍了报纸栏目,并鼓励作者们大胆尝试,建议作者多读多写,并请身边的老师多多指导。

中国艺术报理论副刊部主任邱振刚建议:在写作上,一是要跳出故乡爱故乡,二是要跳出文学看文学。他以《屈原文学》秋季号上的作品为例,为大家分析了为什么要“跳出”才能得到作品境界的升华。

《文艺报》记者宋晗,自身就是一个小说创作者。她先谈了两点感受,她听不懂“小招魂”,却感受到了人与天地互动,向灵魂深处追溯的氛围,令她有出神无语之感。西陵峡口的船游大江,她深深感到只有大自然是可以联通亘古的。秭归壮阔的山水,是非常优秀的影视资源。秭归是出大散文的地方。她告诫基层写作者,必须沉下心来阅读和思考,不要局限于副刊写作,不要在意基层身份,要志存高远,写出好作品。

《北京日报》主任记者刘扬说,橙子满街跑,令人吃惊;秭归还有骚坛这么古老的文化传承,而且如此富有活力;一个小地方,竟然有如此多的热爱文学的人。秭归之行,不断给人惊喜和惊奇。她希望当地的作者学习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讲述秭归的故事,融汇古今、关照中西,以国际化的视野看待本土文化。创作出思想深刻、与时代同频共振、直指人心的文学作品。

《常州日报》副刊主编张乃英老师建议:在写作上,真听真看真感觉,写出真感情;多读多思少写,写出的作品要少而精。

《三峡晚报》副刊部主任冯汉斌是这次采风活动的“媒人”,因为他的热心联络,王琴珍秘书长才最终下定决心在疫情波动期间组织屈原故里文化记者采风活动。冯汉斌老师是秭归文学作者的老朋友,参加座谈会的50多位作者,大部分都在他的副刊上多次发文。他说秭归的文学作者队伍整齐,创作活跃。并总结说,这次采风活动是一次文学寻根之旅、三峡寻美之旅、精神求索之旅。勉励秭归作者文学没有高层基层之分,用好资源,努力创作,拿好作品说话。

各位主编和文化记者对秭归的文学现状给予了肯定,在宣传部和文联的引导、培养下,部分作者的作品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学水准,综合他们的建议概括如下:一是要多阅读、会阅读;二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创作方向;三是要敏感把握时代脉搏,创作积极向上的作品。

最后,雷青松部长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以及来秭归采风的各位主编和文化记者表示衷心感谢,希望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bln/11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