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
粽子情结
文/杜荣
端午节是一个最容易让人诱发思古之幽情的日子。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历来被传说众多,各个地方的人们习俗不同,却大同小异。但我根深蒂固的只相信一种说法:端午节是纪念和怀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屈原先生。千百年来,屈原感人至深的诗辞和爱国情怀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的说法和影响力最深,说服力最强,占据了主流地位。在南方,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举行赛龙舟,是为了打捞屈原的身体,在汨罗江投粽子,据说,糯米可以粘住鱼虾的嘴,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把雄黄酒倒入江中,是为了晕倒水中的蛟龙怪兽,以免它们伤害到屈原的身体。这些善良的习俗,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对屈原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一年一次的端午节越来越近了,我的心思仿佛长上了翅膀,心潮腾涌、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我记忆的丝缕又牵挂到一些已逝的人和事。有时候,我常常觉得过去的日子简单快乐;觉得那时的天空比现在明朗;觉得那时的阳光和现在不一样;觉得那时的粽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端午节在民间流传着很多习俗,有挂艾草、雄黄酒、吃粽子、游百病、扎纸鸢等等绵延流传,至今有着两千年的历史。粽子在节日里是亲朋好友往来互赠的最佳礼品,它的花样品味繁多,南北有差、东西有别。南方喜欢用红枣、咸肉与糯米制作而成,北方则以红枣、蜜枣江米或黄米制作而成。小小的粽子,传承着千年的民族文化,承载着千年的精神文明。记忆的片段把我带到了四十年前。每逢端午节来临,院子里的大人们就开始忙个不停。母亲和所有小伙伴的妈妈一样,会提前把江米、黄米用凉水泡好,把翠绿的粽叶煮好,把大红的甜枣清洗干净。开始包粽子了,那场面很大,地下摆满了一排排大盆小锅。包粽子时,我是不会出去玩的,我会蹲在一旁,学着母亲的样子,学习包粽子。看着她灵巧的手,熟练的动作,将粽叶放在掌心,轻轻朝上弯曲,折成一个漏斗形状,我却是又笨又慢,不是漏了米,就是把粽叶弄破。我越着急,越包不好,但是闻一闻那大枣和江米混在一起的味道,也能让我垂涎欲滴、兴致勃勃。无风的夏夜,漆黑一片,树叶一动不动,天气开始变得闷热。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锅里盛满水,一个一个摆放整齐,让粽子的尖角插入空隙里,这样,紧紧地互相靠着,不留缝隙,米不会松散,并在大火上慢慢地熬煮。院子里坐满了乘凉的人们,男人们端上一杯热茶,摇一把薄扇,围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聊,孩子们在院子里肆意地疯跑、吵闹,妇女们,手里拿着毛线团,边干活,边看锅,还要不断地往锅里面加水,光怕粽子给煮糊了。每当这时候,我即使瞌睡了也不睡,从小母亲惯得我既馋又好吃,两个眼皮打架了,也不忘三番五次的告诉母亲,粽子熟了叫醒我。粽子经过三小时的慢长煮熬熟了。它浓浓的、甜甜的味道飘进房间,让我睡意全无。当揭开锅盖的一刹那,江米、粽叶和红枣混合在一起的浓厚的香味带着热气飘出,醇香四溢。满院粽香,不用大人喊,香味扑鼻而入,将睡梦中的孩子们唤醒。趁热剥一个,放一勺白糖,撒在粽子上,一口咬下去,柔软嫩甜顺喉而下、清香入肺,那个滋味,回味甘甜、感觉幸福满满……第二天,粽子放凉后,大人们将它用凉水泡上,(那时没有冰箱)将五个一包、六个一组,分别整理好。母亲会叮嘱我,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分别送到家里去。在那平凡的年代,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互赠粽子、互送温馨,表达着人与人最真实的感情,传递着最朴素的友谊。我漫步在桃河岸边,让悠扬的思绪回到眼前,抬头遥望蓝天,漫天飞舞的风筝好像是一位信使,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捎去了我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无论时光如何飞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生活、对感情的追求是原始的、永恒不变的。就像粽子,即使历经千年,仍然,与时俱进,经久不衰,延绵不断。我喜欢这种情结,喜欢这种人与人之间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作者简介:杜荣,网名(融融)山西阳泉市人,阳泉供电公司聚源电力公司退休人员。现是乡土文学社的长期会员,爱好文学,喜欢阅读与写作,曾在《乡土文学》《中外文苑》网络平台发表散文《感恩》《青春笔记》《过年那些事》及诗《雪》《人生若只如初见》等数十篇文章。在阳泉老年大学校刊发表了《阅读的快乐》《读老年大学有感》等。希望,广交文朋诗友,互相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事。责任编辑:刘俊兰
发稿编辑:刘金龙
年表彰大会成功召开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值此阳春三月,8日上午10点,我社通过线上社群举行了年年度各类赛事评奖评优大会。参加此次大会的有社长陈小平老师、编辑部全体老师、投稿群全体会员及文友读者,共计三百余人。大会由乡土文学社排版编辑及会员专栏编辑陈缘老师担任主持。本次大会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由陈缘老师致以开幕词并宣布各类赛事评选结果。接着,陈社长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文学,永恒的财富》。演讲中,陈社长重点解说了文学带给人的功能性满足,通过深刻的理论视角,辅以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案例及当今社会现象做出了具体阐释,鼓励全体作者要坚守初心,坚守文学梦想,积极开拓文学事业。此外,陈社长还对我社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规划,为我社在未来文学市场竞争中确立了更高的目标,寻求更多的机会,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与核心竞争力的文学品牌。接着,获奖人员进行了积极的发言,畅谈自己在文学中体会的快乐与获奖的喜悦之情。最后,乡土文学社各栏目各地区文苑负责人介绍了栏目情况及选稿用稿要求。大会在喜气祥和、催人振奋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乡土文学社公告投稿用稿规定 凡投稿者,请加主编 林晚同编辑部主任 谢文兴
编 委(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孙成纪石海天 朱玉华刘金龙陈 乐陈贤东陈缘杨天营杨胜彪杨军凯彼 铭郭良美皇 甫谢文兴彭太光潘政祥袁晓燕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乡土文学》编辑部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罗桂支持乡土文学,点击喜欢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bln/1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