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4/2 9:59:58   点击数:

急报连书都得看国外写的才能做好芯片这有

发布时间:2021/4/2 9:59:58   点击数:

本文结尾有免费赠《大话计算机》图书活动

愈演愈烈,老川头儿为什么要剑指中国的信息产业,很显然,除了温饱问题没法靠信息产业解决之外,温饱之上的一切精神需求大部分都可以构建在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所以整个人类的未来将会构建在信息产业之上。信息产业目前普遍构建在数字二进制计算机构建的硬件基础架构之上,在这个基础架构上再构建出操作系统和最终的前端应用软件,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

目前的短板大家也都清楚,我们不缺开发前端应用的技术。前端就像一门语言一样,用高级语言编写业务逻辑,而这些业务逻辑最终会被翻译成数字计算机的二进制指令代码,在CPU上运行。我们在后端层面严重缺乏技术积累以及生态建设能力。

我们目前可以设计CPU的内部逻辑架构,而且可以设计的很牛,可以比Intel和Power都牛。但是,我们在把逻辑架构翻译成实际晶体管电路的时候,就面临着极限挑战,如何在尽量小的芯片面积和功耗前提下达到目标性能,目前严重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积累,以现在的芯片制造工艺,如果不经过底层优化,你设计的逻辑架构根本跑不起来。我们可以自主设计一些低主频、低复杂度低并发的数字芯片,并且可以自己制造出来。但是高性能高并发高主频的CPU我们还差的比较远。

将做好的版图(具体的晶体管位置、连线布局图)交给芯片制造工厂,进行批量制造,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芯片制造是个高精度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业。一些低精度的比如40nm工艺流水线我们已经可以自主,但是目前国际上已经到了5nm,我们还差的太远。我国在高精度器件方面其实一直都是落后的,包括前几年众人皆知的圆珠笔尖。不仅是芯片制造设备,在数控机床、印刷机等工业设备领域,我国也差了相当一大截。这相当层面上直接触碰到了基础科学领域的各种短板,而这些领域第一需要研究人员的原始情怀支撑,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财力。

一个更大的门槛在于生态。所谓生态就是说,有没有人用你开发的指令语言来编写程序从而运行在你的硬件平台上,如果寥寥无几,你的车没人坐,这车也就只能你自己开着自娱自乐了,或者只能专车专用。国际上目前广泛使用的CPU指令集是x86和ARM,另外一种开源指令集RISC-V也越来越热。x86自不用说,Intel完全把控,AMD陪衬一下,国内兆鑫继承了VIA的衣钵也在艰难生存着。x86目前盘踞在云端。而终端则基本被ARM把控,其比较开放但并不开源,想用ARM指令集需要购买License,然后自己研发CPU内部架构,或者直接购买别人做好的CPU核心版图等形式。我们难道不能自己搞一套指令集么?技术上可以,但是如果没人用你的那就白搭。龙芯当年购买了另一大指令集MIPS的许可,但是当年想打Intel+Win生态,结果一败涂地,现在还是乖乖的在拓展一些封闭工业系统。RISC-V开源指令集,这颗种子到底能否形成一个可与x86和ARM并肩的庞大生态,只能拭目以待了,不过短期内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除了指令集生态之外,再来看看软件生态。这方面主要是指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本身的研发难度比芯片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好处在于OS软件代码有开源的架构可供参考,如果从零开始完全自己写一个与Linux/Windows媲美的OS的话难度相当大。OS内部包含以下几个大模块:内存管理、中断管理、时间管理、任务管理、设备管理、各类I/O协议栈。其中比较复杂不定的是各类设备驱动的集成和移植,这牵扯到对I/O设备内部寄存器功能和操作流程的适配,而这些I/O控制器多数都是国外设计制造。

操作系统再往上一层生态就是各类虚拟机平台、数据、中间件等后端软件。国产数据库有几家,但是与Oracle、DB2等传统国外商业数据库无论是性能、功能、可靠性上,还是有相当差距的。虚拟机平台目前国产为零,基本上被VMware和微软把持着,不过倒是有KVM、ZEN、Docker等开源平台可供使用。再往上走就一些商业业务软件,比如SAP、WebSphere等业务支撑平台,以及各类业务软件。这些软件能否跑在你自己开发的OS上还是个很大的问号,可能会有很多兼容性问题需要解决。

活少钱多还舒服的做芯片

:中国为什么造不出美国那样的芯片?

:你打算推荐你儿子以后做什么工作?

:肯定是推荐他去考公务员啦~~

:这就是中国做不出芯片的原因了。

知识储备在百度?

发展中国计算机底层产业离不开知识的储备和吸收。国外的维基百科,从国内只能访问英文版,中文版无法访问(干的真漂亮),质量没的说。看看维基百科的知识总结的质量,再看看国内的搜索引擎百度,搜“百科”,只有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进去看了看,说它是垃圾集散地有点过了。中国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没有人去专心的梳理和总结各种零散的知识?比如,百度上搜索“芯片制造”,出来的都是些表面文章,而很难找到想要的硬核知识。这篇“长知识了”的文章进去,果然是标题党。

我们强烈需要更多的出来总结和梳理各种零散知识的人!我们身处一个超大的知识垃圾场中,每天要从一大堆知识垃圾碎片中伸出头来,而更多的人无力挣扎,只能被埋没在知识的垃圾堆中,长此以往,他们更加习惯了每天食用垃圾的方式以及更甚者已经习惯了垃圾的味道。

人才培养靠天书?

互联网上靠搜索得来的知识,鱼龙混杂,从垃圾堆里塑造出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绝非易事。我们还是需要从前人已经梳理好的完整知识基础中吸收营养。但是目前国内计算机类图书普遍存在几个不足之处:《计算机体系结构从入门到绝望》,《计算机组成原理从入门到放弃》,《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从入门到崩溃》,《计算机图形学从入门到跑路》,《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从入门到入土》,《计算加速从入门到入坟》,《计算机存储系统从入门到住院》,《计算机网络从入门到懵逼》,《机器学习从入门到窒息》没有目标或者场景的单纯知识灌输。目前的状况是本末倒置,由经历过这些场景的人总结抽象出知识点,已经失去了这些知识的原有的场景、背景、历史,变成了完全孤立的读不懂的天书,而恰恰是这些辅助信息,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知识点都是精华,但是直接把别人的精华灌输到大脑中,就会成为自己的精华么?我认为完全不可能。

不同知识之间完全孤立,找不到联结点。知识之间如果缺乏关联,孤立的介绍,那么读者就根本看不到这个系统的全貌,脑海中无法形成一个框架,只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而出了这个范围完全不知所措。

语言乏味古板不接地气。任何总结、抽象,都应该放在具体介绍之后,而不是之前,放在前面只能一下子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一道屏障。而似乎计算机教材的这种写法已经完全固化,没有人尝试去改变,也没有人来呼吁改变。我甚至怀疑,这些书可能都不是用来写给读者看的,而是写给作者自己看的。书如果写的让人看不懂不想看,还叫书么?那应该叫“秘籍”比较合适。用来教育的书,就应该本着让人爱看、看懂为原则。

IT书目前得看美国人写的

看看下面这些经典计算机类图书,无一例外全是美国人所著,国内翻译。

笔者不由得陷入了思考,中国人难道就写不出计算机体系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经典图书么?计算机又不是理论物理,计算机完全是人造的,原理都是清楚的,可就是为什么大家还都是去看这些国外图书?

中国人为什么写不出经典?

列举几个原因:

分享知识的情怀与浮躁的现实。在一个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孕育出十年磨一剑的匠人情怀实在是太难。

梳理知识的过程太痛苦。首先,整个计算机系统架构的确非常复杂宏大,梳理它任务过于艰巨。其次国内原先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温床,哪怕是零散的知识点都很难找到高价值的素材,由于国内百度搜索引擎以及各大博客论坛等长期的不思进取,搜出来的东西,大量的重复、转载,连原创都不知道在哪里了,而百度似乎也并没有自动追踪原创出处的功能。导致梳理过程艰难无比。

图书作者流血又流泪。国内的图书版税收益远低于国外,目前作者收益普遍在8%x定价x销量,而IT技术图书,销量能到5千册已经算是畅销,拿一本元的图书举例,作者总收益为4万元,这还得扣掉14%的个税,税后收益3.5万元。国内民众对图书高价很是不以为然,不少人宁愿花几百块吃大餐,也不愿意花几百块买书,因为前者满足了口欲,满足感强烈而且是刚需,而后者读起来需要耗费脑力,要出力的,但是很少长远的想,读了这本书,自己后续的眼界、技术储备、渠道都会拓宽,收益自不用说,几百块的投资相比都可以忽略了。所以,目前出版社卖书基本上等于卖纸和印刷机折旧,里面的内容对应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活雷锋”太多。雷锋是做好事,而这些假雷锋却在做坏事,他们买回正版书,然后扫描做成盗版pdf上传,有的是免费分享,有的甚至收费分享。这些“活雷锋”是知识界的害虫。他们其实只需要换位思考一下就可以了,老板:小王,你的工资不发了可以么?白给我干活。小王:怎么可以?你这不是在盗窃我的劳动么?是啊,盗版不仅对原本就拿不到多少收益的作者产生了伤害,而且还对整个知识传承产生了致命伤害,从此没有人再去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总体来讲,美国的图书价格大家可能也清楚,亚马逊等网店可以看看,动辄数百$的书有的是。而且在美国,盗版是非常严重的罪行,所以根本没有人敢,也没有人想去传播盗版,整体对知识本身价值的尊重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嗨~!这里有人不服!

冬瓜哥表示不服。冬瓜哥是个疯子。为什么,因为上面说的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他竟然做了5年,这5年里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苍白的灵魂,而他原有的灵魂都转移到了一他所著的本书里,也就是《大话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底层架构原理极限剖析》。

这本书包括了下列领域的知识:

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

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发展史

现代IT系统架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

并行计算和超算

计算机图形学

GPU和CUDA编程

PCIE/SAS/USBI/O体系结构

...............

以上每个条目后面加个括号:可能是目前最通俗深刻的xxx讲解。目录见后。

谁说中国人写不出优秀的计算机图书?我佩服美国人,我也佩服日本人,但是我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坚持学习思考、写作,然后写出比国外图书更好的、中文的、让自己人看的更爽的技术图书。与做芯片不同的是,零散的知识其实都是可以吸取到的,百度不行谷歌总可以吧?那么,将零散知识梳理成完整全貌并做极致展现的能力,我不信我们中国人就不如美国人和日本人!写书只需要投入脑力和时间就可以了,写作技巧、思维方式,这些方面我们从来没有受制于人,而根本只是受制于自己。只要自身肯突破,这方面没什么做不到的。

我佩服你,但就是不服我自己!

不服自己就这样沉沦下去!

不服就这样自欺欺人下去!

不服就这样不思进取下去!

不服就这样固守陈规下去!

---------读者评价--------

扫码入京东购《大话计算机》精彩活动别错过!

在本文后面留言,于年6月1日前写下你在学习工作中的感言,或者对本书的看法,并邀请你的朋友点赞。6月1日24点前获得点赞最多的朋友可获得《大话计算机》图书一套。后10名朋友各获赠元京东优惠券一张(购买本书专用)。大家踊跃留言吧!感谢大家支持!

另外烦劳帮忙投个票,多谢!

展阅读

《大话计算机》同款T恤,我要了!!

终于来了!手慢无!《大话计算机》开放预售!

位于计算机内存中的黑洞

《大话计算机》动图一则展示

《大话计算机》序言①by廖恒

《大话计算机》序言②by包云岗老师

《大话计算机》序言③by何万青

《大话计算机》序言④by雷迎春

《大话计算机》序言⑤by汪利文

《大话计算机》序言⑥by张勇

《大话计算机》序言⑦by

去流浪

博主简介:冬瓜哥,《大话计算机》与《大话存储终极版》、《大话存储后传》图书作者。多项技术专利发明人。

现任某半导体公司高级资深架构师。

大话计算机大话存储

长按扫码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bln/11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