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简介
黄伟,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教育学博士,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博士生导师,学校课程与教学方向博士点负责人。曾先后任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点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余篇,20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编撰、著述10余部。作为核心成员编写了人教版课标语文教科书(初中、高中)多套,受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校园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建设、课程与教学理论、语文学科教育。
代表著作
1.《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
2.《提问与对话:有效教学的入口与路径》,浙江大学出版社
3.《把好课想出来: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凤凰教育出版集团
4.《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广西教育出版社
5.主编《作文阶梯训练》(初一至初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主编《作文阶梯训练》(高一至高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代表论文
1.课堂对话的运作机理_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教育研究》
2.语文知识刍论及吁求,《课程教材教法》
小学写作教学的问题审思与对策建议
黄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写作教学问题比阅读教学问题更为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们尚不清楚儿童语言与思维发展的机理以及语言、思维发展与写作能力的关系;二是关于写作教学有序有用的知识几近于无。阅读教学好歹还有文本凭借,写作教学连文本凭借都没有。但是,奇怪的是,我们的写作教学对小学生的要求甚高,甚至要求学生写出连我们自己也写不出的文章来。反观课堂的写作教学,常常是貌似煞有介事的指导,实则多是不切实际、过高过泛的要求。学生作文不能达到教师理想的指标,教师常常为之心急如焚甚至气急败坏。殊不知,孩子不会写作乃至对写作心生畏惧的根本原因正在教师身上。我们是否更多地面向自我审视:对于小学生写作我们作了怎样的具体、切实、有效的指导?不可否认,确有教师在为写作指导殚精竭虑且卓有成效,这绝对是少数,多数情况则是:要么无指导、少指导而要求甚高,要么指导用力却误入了歧途。
一、起步阶段写作教学的起点与重点
先从一次观课谈起。这是一节日记写作指导课。教师出示了一篇日记作为范文,来讲解日记写作的基本规范及要求。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既中规中矩又张弛有度,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把控分寸与水平。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范文日记的内容分析:这是一篇记录自己(某二年级小学生)做好人好事而体现出无私奉献精神的日记,主要内容写的是,“我”把自己心爱的一盆花带给班级,供大家欣赏。然后,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出一个重要结论:写日记最要注意的地方——不能是记流水账,而要写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在教师不断引导启发下,学生对此深有所感也深有所悟,即要写好人好事,要写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有益有价值的事情。然后,是开展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看看我们可以写出怎样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讨论之后,小组推出代表纷纷踊跃发言:我们小组认为,写这样的事情才有意义——放学了,我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同学病了不能上学,我主动去他家给他补课;校园里小树枯了,我主动给它浇水……每位代表的发言都赢得了欢快而热烈的掌声。教师看着同学激动的神情,说:“现在你们对写好日记有信心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响亮地回答:“有!”于是,教师神采飞扬地布置每位学生写一则日记。
从教学形式、结构来看,先由范例引路,例说日记的格式规范,引出日记形式和写日记的格式、要求;从示例到阅读到讨论到领悟,步步深入,教学目标明确,并环环相扣地得以落实。但是,这位教师的“优秀”性或者说这节课教学的扎实性正是一把双刃剑,而且有一刃正实实在在、深深地戕害了写作的灵苗,甚至给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带来了“斩草除根”的后果。具体地说,这一伤害就是对“写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的引导,这一引导越是有力就对写作的伤害越深,它直接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只能编造大话、假话。
写作从日记起步,无疑是可取的,其可取之处首先在于日记是一己的“私语”,学生正可利用这一写作形式写心里话、孩子话、私房话,也可以写天真话、幼稚话、奇怪话。本来,利用这一写作形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愉快表达、自由表达、尽情表达的热情,这样的写作起步才能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而起步时的兴趣和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它比写出一篇所谓好作文的结果重要百倍。
然而,我们的许多写作指导尤其是起步时的写作指导,一开始就对作文要求过高甚至不惜拔高。拔高有两个典型表现:一是要求不切实际,训导孩子说成人化的语言;二是在孩子刚能说一段话时就要求他说出或政治的、或道德的、或社会意义的官话。这样的写作教学与其说是有所指导毋宁说是对孩子语言、心灵的荼毒和残害。其中最要命的是它抑制了学生自由言说的可能,斫夺了学生自由言说的权利。没有言说的自由就没有思维的自由,没有思维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性。上例的写作指导实际是定制了一个思维或思想的模子,在这个模子下,聪明的孩子会领会老师的意图写出所谓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来,如果在他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实在找不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就会遵照样例煞有其事地编出一套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然后领到教师高分的奖赏;另有一些悟性高的孩子,他尽管不能编出一套假故事,但他能从小事中发掘意义、价值,甚至小事情都能装上有意义、有价值的尾巴;第三类是大多数,由于缺乏这样的心机,既编不出故事又发掘不出意义,就只能经历着语言、心灵、思维痛苦的挣扎,其结果是失去写作的信心,更失去写作的兴趣。学生的写作如果按照这样的路子发展下去,可以想见:第一类者,会把连自己也不相信的谎话说得天花乱坠,他的言说与他的行为毫不相干甚至完全相反,并以哄骗别人相信而获得成功感,其结果可以预见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可见,便是那些在台上花言巧语、自鸣纯洁且廉洁而实则男盗女娼、贪污腐败之流;第二类就会发展成为善于投机取巧、擅长写“鸡汤文”的文化掮客;第三类因写作而痛苦不堪进而视写作如虎,竭力逃避写作,写作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怕与痛。诚然,人生发展是有变数的,但这三类人我们大体可以从这样的教学中找到源头。教师可能还会沾沾自喜于自己指导出一篇“高大上”的作文来,殊不知,孩子写作的第一铲就已受到了多大的伤害。
有鉴于此,对起步写作指导,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并表明一己之主张,以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sdz/1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