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的周末
总有这样的风景线出现
穿着整齐的
拿着采访本、认真做记录的
半岛晨报小记者团
由半岛晨报社主办,成立于年11月是中国媒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每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新闻写作及摄影培训课公益科普讲座、职业体验活动各种企事业单位实地走访等小记者大未来
加入我们,你将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半岛晨报小记者
加入我们,你将拥抱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走向更大的世界
01
参观摄影新锐展
上周六,半岛晨报小记者团走进大连城市美术馆,参观了第八届摄影新锐展,开启一场摄影艺术之旅。
本次活动我们特邀新锐展策展人、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摄影系孙颖老师带领小记者们一起观展,并一一通过作品传达给小记者们摄影相关知识。
小记者习作
在众多人看来,拍照时一项简单,轻松的事,但是对于摄影师来说,却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你知道么?摄影师如果拍一张照片,有事要爬到十几层楼呢!他们还要注意一些事物的细节,比如:拍旧事物可以拍黑白的,表现出岁月的沧桑;拍照要动静结合;可以没有主题,但要表达出一种心情;体育摄影要快,抓住有特点的一瞬间。
现在你还觉得拍照是件简单的事情么?
半岛晨报小记者朱梵菲
春田小学四年四班
02
走进印刷厂
行走的课堂,一张报纸是如何生成的?上周六,我们带领小记者们探秘印刷厂,了解报纸生成的“秘密”,了解印刷设备。看看小记者们为大家播报的活动精彩瞬间吧~小记者习作
报纸是如何印刷的?
11月21日下午,半岛晨报组织我们小记者来到了辽宁新闻集团印刷厂参观。我们31位小记者都很兴奋,拿着采访本有序地开始参观了。
首先,印刷厂经理带我们到二楼排版的地方边参观边讲解。然后,我们走近一道神秘的大门,门口写着“疫情期间,请在门口等待”,原来我们小记者才有这样特殊的待遇呀!我不禁暗喜。就在这时,我听见有台机器不停地响,正疑惑着,经理叔叔说是这台机器大脑出现了问题,果然机器上方的灯一直在闪,他说这是机器在向我们发射警报。
看到机器在工作的时候帘子是拉下来的,我们都不理解,叔叔告诉我们,因为报纸模板被阳光晒就废了。奇怪的是,原来模板的字是反的,但是经过印刷,为什么字会变成正的呢?作为半岛晨报小记者,我得好好研究这个问题,再和大家分享。
后来,我们参观了一楼印刷车间,那里印刷纸的通道很长,是因为这样不会造成纸的破损。又经过了几轮提问和参观,我们了解了印刷的过程和车间工人叔叔们的艰辛,为了保证每份报纸第一时间生产,他们晚上10点工作,凌晨2点下班,真的很辛苦!
参观活动结束了,我们合影做了留念。一个下午的收获可真多!我们既看到了报纸的生产过程,又感受了印刷工人的辛苦,知道了每张报纸来之不易。感谢半岛晨报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希望以后可以为大家带来更多分享。
半岛晨报小记者寇博雅
春田小学四年六班
指导老师王永君
参观印刷厂
今天,天气稍冷,但我们一个个小记者们却热情高涨,因为今天我们要参观辽宁新闻集团大连印刷厂。报纸对我们这些小伙伴们来说是已经很少见的新闻资料,我们特别想知道报纸是怎么做出来的。进到印刷厂里,首映眼帘的是八个醒目大字:新闻印刷—争分夺秒,让我们肃然起敬!随后我们见到了印刷厂的戴经理,他简单给我们介绍了印刷厂的历史,然后便带我们去二楼参观印刷车间,车间里空无一人,原来印刷厂的工人都是晚上上班,因为新闻要的是时效性,所以白天的新闻汇总出来后晚上需要印刷出来,第二天一早报纸要出现在需要的人们手中,印刷厂的工人好辛苦呀。戴经理从报纸的模板到颜色到胶片,给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让我们了解到报纸是怎么做出来的了,好神奇。戴总介绍说,在鼎盛时期,每小时一台机器产出报纸达几万份。在数字化时代到来前,报纸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报纸的销量数以万计,可见报纸在很多年前的强大地位。虽然现在数字化新闻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但报纸并没退出历史舞台,它还在服务着一些老年人和一些企事业单位,而且有些有意义的报纸新闻有收藏价值。半岛晨报小记者刘师通
春田小学二年七班
指导老师高君
印刷厂初体验
年11月21日(周六)下午,我们20余名小记者跟随半岛晨报社王小编来到辽宁新闻印刷集团大连印刷厂,我们先后参观了印刷车间、制版车间等,听到了印刷厂总经理戴叔叔的详细讲解,了解了报纸印刷的整个过程及现代印刷术,了解到半岛晨报创刊20多年是通过这个印刷厂印刷报纸的。印刷工艺比较复杂,先用照相机刷完胶片,然后把报纸传送给文件机,把它们放到打印机,打印机有四种颜色,分别是红、黄、蓝、黑,我们看到的报纸有两种颜色,分别是彩色的和黑白的。车间里有很多防火提醒和消防措施,时刻提醒我们安全生产最为重要。今天我们的收获很大,未来我们要多支持传统媒体,好好学习,节约用纸,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半岛晨报小记者刘俊驰
锦华小学机场前校区二年二班
指导老师丛鹳洁
参观报纸印刷厂
今天,我作为半岛晨报的小记者,来到了辽宁新闻印刷集团大连印刷厂,了解报纸是怎样生产的。从正门进入工厂,我闻到了一股奇怪的气味,工厂经理戴叔叔为我们讲解到,这是油墨、机油、清洗剂和清版液等生产用品混合的味道。真神奇,原来这股味道和纸张结合,最终就会产生带着油墨香气的报纸啊!带着好奇的心情,我们和戴叔叔上到了二楼,了解报纸是怎样刻版的。在刻版的一系列步骤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要开黄色的灯减少曝光,把温度保持在24℃,并要保持车间环境的清洁,这样才能制作出一张完美的印刷版。随后,我们又回到了一楼,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制作好的印刷版来印刷报纸。戴叔叔说,报纸分为黑白与彩色两大类。印刷彩色报纸需要用到红色、黄色、蓝色和黑色四种油墨,所以要制作四套色板,安放在机器上。靠近门口的两台机器,是德国产的高斯印刷机,这两台机器可厉害了!它们每小时分别可以印刷五万张报纸。远处已经服役多年的一台北京印刷厂生产的改良印刷机也很了不起,每小时可以印刷四万份报纸。这个工厂每天要印刷几十万张对开大小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辽宁日报》和《半岛晨报》等报纸。印刷厂的工作人员每天在晚上十点钟上班,凌晨五点下班。因为他们要等待记者们把白天的新闻事件写成稿件,所以只能在晚上开始工作,非常辛苦!随着时代的变迁,报纸可能会在通讯历史上暗淡下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它曾经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希望我们也能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这带着油墨香气的文字!
半岛晨报小记者范舒怡
春田小学四年六班
指导教师:宋宏宇
一次有趣的“旅行”
11月21日下午,我和半岛晨报小记者团的伙伴们一起去参观了辽宁新闻印刷集团大连印刷厂。这家印刷厂主要印刷《人民日报》《辽宁日报》《半岛晨报》《参政消息》等报纸,我在那里学习到了一些以前所陌生的知识,比如报纸是如何印刷出来的。报纸是如何印刷出来的呢?首先,要把记者写的文字、拍的照片形成电子版传到印刷厂;接着,安排版面,去掉没用的,保留有用的,把每个版面拼在一起,再用照排机将电子版新闻稿做成胶片或者铝片;然后,还要用到晒版机、橡皮版,最终才能印出我们所看到的报纸。我们所看到的报纸,大多数都是黑白的,有些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彩色报纸是如何印刷的呢?我用这次参观学到的知识来为大家解答一下吧!在印刷厂里,有专门的彩色印刷机,机器里有四种颜色的色巢,分别是红、黄、蓝、黑,而这四种颜色又能组合变化出更多的颜色,最终就能印出彩色报纸啦!这次参观,相当于一次有趣的“旅行”,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平时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虽然现在纸媒有些没落了,人们更愿意通过手机看新闻了,但是新闻记者依然令人敬佩,印刷厂的工作也非常有价值,希望同学们养成订报看报的好习惯!半岛晨报小记者齐思齐
春田小学四年三班
指导教师:祁卓
神奇的印刷厂
11月21日下午,我怀着新奇的心情,在半岛晨报王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辽宁新闻印刷集团大连印刷厂,了解到了报纸诞生的过程。大连印刷厂位于高能街38号,主要负责《人民日报》《半岛晨报》《辽宁日报》《参考消息》《幸福老人报》等报纸的印刷,每天的印刷量大约在几十万份。在印刷厂夜班生产经理戴叔叔的带领下,我们径直进入厂区参观,厂房有两层,一进去我就看到了高高的厂房,里面两排又高又复杂的机器,还有那一卷卷近一米高,重八九百斤的印刷报纸的纸张,都太让我震惊了。扑面而来的还有一股特别的气味,就是我们平时刚买的报纸和新书都能闻到的,原来那些是油墨、清洗剂和机油等混合的味道。想到印刷厂的工人每天都要在这样的环境工作,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们先参观了二楼,里面有很多电脑设备,连接着一台台机器,还有塑料板,铝板……通过网络传输文件,排版打印出来做出报纸模板,然后在一楼进行印刷、裁切、装订、包装,印刷的过程是不能有光的影响的,不然印出来的报纸就报废了。参观完厂房,我非常好奇,这么大一个厂房,为什么没有人工作呢?原来,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白天都是记者们在外采访、跑新闻、写稿,然后晚上排版印刷,所以印刷厂的工人都是晚上十点上班,开始紧张的印刷工作,5点左右完成报纸的印刷,包装,再由邮局分发给各个单位报刊亭等,我们才能及时看到当天的报纸,他们真的非常辛苦。这次印刷厂参观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原来每一份报纸都这么来之不易,从新闻采访,到拿到我们手上,经过了无数人的努力,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份报纸,珍惜每一个人的劳动果实。半岛晨报小记者梁彧轩
春田小学三年六班
指导教师杨一平
03
环保科普讲座
本次讲座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家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宣讲团团长李玉鹏老师做客半岛晨报,为小记者们科普环保知识,每天产生的垃圾该如何分类处理?垃圾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让小记者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小记者习作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今天,我来到了半岛晨报社,听了一堂由李玉鹏老师讲授的关于垃圾分类的公益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李老师讲解了垃圾对海洋生物所带来的影响,他通过一些人类大量投放垃圾,造成海洋污染及海洋生物死亡的事例,详细的阐述了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性。然后,李老师通过自闭症儿童的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为大家讲述了有害垃圾所引发的疾病,李老师说在大连已经有将近七千的自闭症儿童,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妈妈在怀孕时期,使用了大量的化工用品所造成的,这让我很震惊!接着,李老师又为大家系统的、全面的讲解了垃圾的种类、垃圾分类标准和如何分类垃圾等方面。最后,李老师讲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他强调必须要践行垃圾分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这次公益讲座,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垃圾的分类标准也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今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在自己做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劝导家人和身边人也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半岛晨报小记者邹子正
锦华小学三年五班
指导教师潘晓
垃圾都去哪了?
今天,妈妈带我在半岛晨报社参加了一场公益讲座,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听完今天的讲座,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这是由国家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宣讲团团长李玉鹏老师为我们科普环保知识,通过李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垃圾分类?每天产生的垃圾该如何分类处理?垃圾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垃圾分类的意义何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发明了塑料袋的人居然用了19年的时间也没有研究发明出降解塑料袋的方法,太让我吃惊了!我还从李老师的分享中,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电池都是有害的,可充电的电池和纽扣电池是有害的,平时我们用的5号和7号电池并不是有害的,每一位妈妈使用的化妆品,不仅通过皮肤吸收,会影响妈妈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妈妈肚子里宝宝的身体健康,这个是我以前并不知道的,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自觉减少垃圾的产生,包括少点外卖食品,少用家化用品,垃圾分类可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减量才是根本,让我们从自我做起,小手拉大手,一起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宣传,自觉的进行垃圾分类,我们生活的环境,明天会更加美好!半岛晨报小记者刘禹彤
锦华小学四年一班
指导老师李岫枫
更多精彩活动
尽在半岛晨报小记者团
期待你的加入
小记者大未来申请入团请添加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sdz/1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