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3-31 22:47:16   点击数:

历史钩沉冀鲁豫日报印刷厂在鄄城边

发布时间:2021-3-31 22:47:16   点击数:
边庄村在李进士堂镇境内,距鄄城35华里,距镇驻地1华里。东临李黄庄村,西靠尖堌堆村,北有黄河大堤环抱,南有四支干水渠环绕,地理位置优越。但是,该村原址不在此地,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为保黄河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滩区村庄迁至黄河大堤以内,原村庄遂成良田。故有新老边庄之别。老庄在新庄西北约3华里处,西、北两面由滔滔黄河环绕,南面和东南面是高大而绵长的黄河大堤:西与芦井村、北与苏门楼村举目相望,东与盛庄相连。村内一条大街,东西走向,长约1华里;村中有三口老井,分布村内西、中、东三处,水质清冽甘甜,年复一年,从不干涸。新房旧屋高低不等,错落无序,虽房台高筑,也难免黄患之害。纵然如此,边氏族人在此居住,繁衍生息,已愈二百余年,边氏族人以忠孝为本、耕读传家,根深叶茂,瓜瓞绵绵,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至今已传十余世。但为响应上级号召,虽恋恋不舍,还是毅然迁出。

现在全村边氏族人已近千人,在外工作者约占40﹪,县处级干部达三十余人,部厅级干部四人,大学生百余人,研究生数十人。近百年来,我边氏族人爱国爱乡,尊祖敬宗,和睦相处,吃苦耐劳,耕读传家,追求正义进步,已凝成优良族风家风,此皆赖宗脉不紊、祖泽宗德庇佑之所致。在反帝反封,特别在抗日反蒋及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6月25日----26日,山东卫视“山东往事”栏目组来鄄城采访了《冀鲁豫日报》地下印刷厂在边庄工作的有关情况,并亲自录制了地下印刷厂的遗址,于7月25日晚9时在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山东往事”栏目播出。家父参与了本节目录制,并根据有关史料和省电视台采访人员与当事人的谈话,写了《绝密使命-----冀鲁豫日报地下印刷厂在边庄纪实》这篇文章。此文由山东电视台收藏。

《冀鲁豫日报》印刷厂在鄄城边庄纪实

抗日战争初期,山东鲁西党委创办了《鲁西日报》,冀鲁豫区党委创办了《卫河日报》,年两报合并,名为《冀鲁豫日报》。它是冀鲁豫区党委主办的机关报,陈沂任社长总编。当时在边庄印刷厂工作的高永翠同志回忆说:“那时(指陈沂任后),张鲁泉同志是冀鲁豫日报社社长兼书店经理,印刷厂是李华的厂长,王坦是指导员,我是工务上,下边是班、排上,其余是工人,全体人员五十人左右。单位直属于冀鲁豫区党委。”(摘自高永翠同志年2月4日来信)。《冀鲁豫日报》印刷厂年秋迁到鄄北边庄村,年秋迁出,历时三个年头,从未出现意外,对夺取抗日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迁往边庄的原因

据张鲁泉同志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日报》铅印厂机器设备相当陈旧,只有一台铅字八页印刷机,还是手摇的。所有的铅字盘也只有一套不完整的老五号,只能印一些宣传材料,排版所缺的字不得不用手刻在铅坯上,然后用手盒子翻。我们就这样勉强进行工作。然而,对这样陈旧落后的设备,原鲁西区党委却视若珍宝,生怕被敌人发现破坏。

年以前,这个印刷厂曾在昆山、范县、冠县、朝城的结合部多次转移,虽然日寇多次扫荡,但从未遭到破坏。年春节前后,在冠县园庄挖了个地下室,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后来鲁西北城里的伪军如冠县的齐子修、朝城的温大可、南乐的XXX,都在蠢蠢欲动,对印刷厂构成极大威胁。这年春节刚过不久,张鲁泉同志肚子上长了个疮,住在南乐县康宋庄养伤。4月3日,朦胧中听到墙外有挖战壕的拍土声。张鲁泉同志马上吃力地坐起来,用火柴点燃了桌上的小油灯。这时房东大哥进来看他,他对房东说:“墙外有动静,你看看有什么人?”大哥马上出去,凭着院子的矮墙往外一看,只见一片带铁帽子的人走来走去。大哥马上回到张鲁泉同志床前,叙说了以上的情况。张断定那些人不是鬼子就是伪军,因为八路军虽有缴获的铁帽子,但一般不戴它。而墙外的敌人是干什么的呢?大概是做扫荡的准备。后来,事实证明,对4月3日那天情况的判断是正确的。过去,敌人扫荡是在收麦之后,或是在高粱收获之后,可那天的扫荡非同一般,他们对解放区实行了突然袭击。结果我们的干部被抓去了十几人,如田横、马诚斋、吴亚南等同志,牺牲的有原鲁西北的《抗战报》社长孙仰周同志和《冀鲁豫日报》社的通讯员段和子同志。这次扫荡之后,敌人在南乐县福谌集一带又修了几个炮楼,这将严重影响了我们印刷厂的安全。一天,区党委指示要迅速把印刷厂迁到鄄城北部的边庄。

(边鲁吉,年生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边庄村第一任支部委员,曾任临泽县武工队队长,平原机械厂该厂制造直升飞机党委书记、国家军事工业办公室主任。曾受邓小平表扬。离休前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委、文教卫生委员会主任。)

边庄村,地处鄄城县与范县的交界处,北有黄河故道,南有黄河大堤,易于隐蔽和防守。全村有六七十户人家,不足四百口人。从表面上看,这个村庄平淡无奇,可村中党的力量较强,党支部是鄄北建立最早的支部之一,党员中年入党的就有十几人,边鲁建、边运民、边鲁吉、边文亮等同志都是党的骨干力量,颇有斗争经验。边庄的群众大都姓边,青壮年大都识字,全村人思想进步,也很团结。从这些情况看,报社印刷厂驻在这里是比较合适的。

(边金鹏,年生人,中共党员,历任鄄城县公安局政保股股长、公安局副局长、二级警督。)

从当时敌我斗争形势来看,边庄西北几十里以外,濮县、濮阳交界地区虽有石友三、石友信顽军盘踞,但过去石部在骚扰范县中心区时,曾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伤亡惨重,从此一般不敢向我活动。其内部又相互倾轧,派系斗争激烈,所以我们不怎么怕他们。南边菏泽、定陶一带驻有国民党十一师李先洲部。李先洲是长清县人,其部是蒋介石的杂牌部队。蒋想把李先洲驱过黄河同我们决战,但李在菏泽、定陶和我们较量过几次,都没捞到什么便宜,所以也不敢轻易北上。冀鲁豫军区部队经过几年的斗争锻炼,已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加之军民团结一致,解放区坚如磐石。在这种形势下,边庄村背靠黄河做天险,南有黄堤做屏障,印刷厂在这里能进能退,便于隐蔽。所以边庄村是比较安全理想的地方,可作长期居住之地。

(边文斋,年生人,年中师毕业,从事中教工作37年,中教中级职称,曾被选为二届县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工会模范教师。)

建地下印刷厂

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上级党组织派人把边庄党支部书记边金领叫到村东南地里,说:“冀鲁豫区党委决定把《冀鲁豫日报》社印刷厂迁到边庄村。这是对你们党支部和全村群众的高度信任,是一项十分光荣的任务。要求你们给以全力支持,保守机密,做到万无一失。不然将给印刷厂和边庄村以致整个冀鲁豫地区的抗日斗争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金领同志听了,坚定地说:“上级党组织这样信任我们,我们保证把这事办好!”接着报社的同志就如何挖地下室、如何接运和安装机器等问题作了具体交代,并再三嘱咐要做好保密工作,严防敌人破坏。

(边金戌,年生人,年任鄄城县工商局副局长,后作教育工作,退休于鄄城第一中。)

在回村的路上,边金领同志十分激动。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决心尽一切努力完成这项光荣而繁重的任务,决不能出半点差错。当晚他召开了党支部会议,作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定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几项具体措施。次日晚上,他召开了各户代表会议,布置了任务,讲明了利害,提出了严格要求,让与会人员个个表态发言。会议开得认真、严肃,气氛活跃。大家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一致表示:边庄在,印刷厂就在,誓与印刷厂共存亡!

党支部和村委会共同商定:(一)把地下印刷厂地址选在边金乐家,他家有个大院子,可挖四间房子大小的地下室,在上面施工便于隐蔽,易于保密。(二)减少同外村人员的往来。外地亲友来了一律不留宿,出嫁的姑娘一律不准住娘家。对外人包括亲友和外地干部一律保密,谁也不准露出半个字。(三)建议将东村盛庄集市取消,以减少往来行人。(四)如果遇到日伪扫荡,要将全村车辆、铁锨、抓钩等工具埋藏好。即使敌人发现了印刷厂也无法破坏。(五)运机器和挖地下室的人员要挑选那些嘴巴严、能保密的人去干。施工时,要设瞭望哨,严防奸细刺探。(六)召开各户家长会议,要求各家都要召开家庭会议,特别要做好儿女的工作,保证每户每人都不出问题。

(边文纪,年生人,中共党员,年山师大中文系本科毕业,先后任郓城一中、鄄城一中高中教师,鄄城一中教导处副主任,县教研室主任、中共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鄄城县政协二至五届委员会常委、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中共鄄城县委党总支组织委员、政协党支部书记。)

以上动员组织工作落实后,施工人员昼夜不停地挖掘地基、修建地下室。地下室有四间屋大小、六米深。挖好后等待机器运来安装。

一个深秋的晚上,在张鲁泉同志的带领下,印刷机器从冠县园庄向边庄转移。从前是走冠县的南路,经过南乐县的福谌集,但这条路自4月3日扫荡后,敌人安了一些炮楼和据点,已不能通过。这样不得不改由莘县张集南行。但这条路过去没走过,不敢贸然前行。可这天很巧,冠县县委宣传部部长裴集同志带三人来到,表示愿意做向导。那天晚上,明月当空,张鲁泉同志和裴集同志,还有通讯员项来顺同志佩戴着手枪,招呼着运送机器的大队,从张鲁集列队慢慢前行。当时,遍地的玉米已经熟透,月光下是白茫茫的一片,没有风,夜很静,只能听到同志们的脚步声和喘息声。当他们走到一个村庄的大街上的时候,前边突然一声巨响,是炸弹爆炸的声音,他们立即伏在暗处,随即将子弹推进枪膛,静静地观察周围的动静。十分钟过去了,不见动静,也无人影,他们就绕道西行。出村后就蹿入玉米地,继续摸索前进,一直到达边庄。边庄的干部群众早已在黄河沙滩等候多时。他们连夜将印刷设备安装完毕,又将地下室加了棚盖,棚盖上边是两米多厚的梁木和土层。棚盖上留了个小小的天窗,以供地下印刷厂的工人出入。地下室四周的角上还留有十分隐蔽的通气孔。不久,又在地下室的上面建了一所新房,以作掩护。这个地下印刷厂在边庄村内东部,在村内西部边金锺的院内还有一个类似的地下印刷厂,建设也极其隐蔽。对这两个地下印刷厂,不要说外人不易发觉,即使本村没有亲自参加建设的人也是难以识别的。

誓死保卫印刷厂

印刷厂开工了,《冀鲁豫日报》带着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抗日的指示,带着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不断胜利的消息,也带着边庄每位党员和群众的心血,从这里源源不绝地秘密运往各个根据地。印刷厂除了印刷报纸外,还为根据地小学印刷了一部分识字课本。这些课本内容新颖,文字通俗,很受师生欢迎。边庄的老百姓看到从自己村里印出这样好的报纸和课本,都乐得心里开了花,对地下印刷厂和印刷人员更加热爱了。

为了预防不测,报社和印刷厂的工人与群众打成一片。平时,他们完全是村民打扮,同百姓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分住在百姓家里,与群众友好相处,亲如家人。即使遇到意外情况,外人也很难看出破绽。群众对报社和印刷厂的同志也视若亲人,在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总想让他们吃得好些,住得舒服些。原来有的老百姓认为,印刷厂迁到边庄会给边庄带来危险,现在他们感到印刷厂的存在象征着抗日根据地更加巩固更加安全,自己心里也增添了无限的安全感。百姓们已和报社的同志亲不可分了。

年冬天,当报社工作进展顺利的时候,盘踞在黄河西岸的石友三叛军,突然越过黄河故道向河东的边庄、芦井等村发动扫荡,企图抢粮、抢物。边庄村、芦井村、十三庄村、罗庄村的民兵立即组织起来,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英勇反击。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黄昏时分,叛军突然发动猛烈攻击,终于占领了离边庄不到半华里的芦井村。敌人在村内大肆烧杀抢掠,许多民房被烧,村民李田的妻子、女儿被投入火海,活活烧死。接着,敌人像疯狗似地向边庄猛扑,扬言将边庄烧光杀光。边庄民兵同其他村民兵奋力抵抗,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长矛、红缨枪与敌人拼搏。他们以沙窝、战壕作掩体,冲杀固守,呼声震天,黄沙飞扬,使敌人不敢越雷池一步。直至深夜,敌人也没捞到半点便宜,不得不退回黄河西岸,龟缩到老巢。边庄保住了,报社印刷厂保住了。战斗中,村长边金太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英勇顽强,敢打敢拼,负伤不下火线,受到村民的赞扬。边庄党支部领导全村群众第一次经受了战争的锻炼和考验,保住了报社的正常出版。

年春天,日本鬼子进行春季大扫荡。4月12日,日伪军突然窜到边庄,在村内到处搜查打探,似乎发现了什么迹象。他们用探条把每家的院子都扎了个遍,在报社地下印刷厂待的时间最长,但未能探出印刷厂的任何痕迹,也没能找出群众埋藏的一粒粮食。日寇恼羞成怒,在村内放起大火,霎时浓烟滚滚,火光四起。当时,民兵掩护群众隐蔽在村北一个大坑里,亲眼看到日军的暴行,心中充满了怒火。日军走后,乡亲们立即返回村子将火扑灭。许多民房被烧毁,一个外地卖豆腐的被烧死。幸运的是我们的印刷厂又一次保住了。

在边庄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边庄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抗日,报社印刷厂在边庄工作了三年,叛军和日伪匪军多次到边庄扫荡,印刷厂都没受到半点损失。在这三年里,距边庄村不到一华里的十三庄、盛庄、苏门楼、芦井村的群众从来没有听到印刷厂的一点消息;边庄村的男女老少,甚至嫁出去的姑娘也从未透出丝毫的风声。事实证明,边庄的群众有着良好的教育,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铁一般的纪律;边庄党支部的领导是坚强的,否则报社印刷厂的存在是难以想象的。报社社长张鲁泉同志深情地说:历史事实证明,边庄的群众不愧为党教育的好群众,边庄党支部不愧为捍卫人民喉舌的坚强堡垒!

随着形势的发展,印刷厂于年秋搬到黄河以北的丁梁胡村,年秋又搬到吴桥,年日本投降后迁往菏泽,年夏迁到新乡,设备进行了更新。平原省成立后,该厂负责印刷《平原日报》。后平原省撤销,机器为河南省所接受。

说明:此文根据时任《冀鲁豫日报》社长张鲁泉、时任印刷厂工务上高永翠、时任边庄党支部委员宋梦珍(年生人,中共党员,离休前任银川军区政治部主任。)同志稿件信件及退休干部边金戌、边金鹏、边文斋等同志谈话内容综合整理。(家父于年7月10日)

边文纪,笔名无疆。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曾任郓城一中、鄄城一中高中教师,历任鄄城一中教导处副主任、县教研室主任、中共鄄城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鄄城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调研员,年退休。年,鄄城县“陈台诗社”成立,被选为副社长、秘书长、《陈台诗刊》主编。--年,共主编出版《陈台诗刊》7期、《诗词吟唱集》12期;年主编出版了《鄄城历代诗词选注》,荣获山东省优秀图书奖;年“陈台诗社”和《陈台诗刊》被《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收入名录。年菏泽市诗词学会成立,被选为副会长、参与编著了《曹州诗词选》,为副主编。退休后,本人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百余首(篇);年出版《无疆吟草》诗集。曾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等职;曾任鄄城县作家协会第一届副主席和鄄城县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年任菏泽市伏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年任鄄城县尧舜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年所著《伏羲初探》和《鄄甄考》先后在香港《国学月刊》发表。退休后与人合作编写出版了《榖林尧陵》、《帝舜故里》、《鄄城民俗》、《黄河百县》等著作。同时还积极参加了有关研讨活动。年,中央电视台“走进菏泽”栏目播放了本人参与的《兵圣孙膑》电视专题;年,山东电视台综合栏目播放了《绝密使命--冀鲁豫日报(地下印刷厂在边庄纪实)》,本人参与了采访和介绍。鄄城县“关工委”成立后,被聘为“五老宣讲员”。和女儿春慧(后因年老多病,由女儿代其宣讲)先后为城乡中小学,宣讲鄄城古代先贤和革命英烈事迹约20多场,获菏泽市关工委“模范讲师”称号。年4月,被菏泽市关工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团委授予“菏泽市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训三项活动先进辅导员”,颁发了奖牌。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的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评选揭晓,全国共评出家,其中菏泽市3家,边家榜上有名,荣获“书香之家”铜匾和荣誉证书。国家、省市级报刊进行了报道。年,菏泽市有关单位编纂的《菏泽市文艺界名人集》,将其事迹选录在内。

图文编辑整理:秋原

如果你喜欢秋原文字,敬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sdz/11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