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2-23 19:51:58   点击数:

今年最容易考的中新史名词解释,我帮你整理

发布时间:2021-2-23 19:51:58   点击数:
距离年上大新传考研仅剩31天

通过冲刺班的两次模拟考来看,很多同学没有背诵中新史的名词解释,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呀,毕竟去年专硕考了中新史的名词解释,因此以防万一还是要背的。

行之记者帮大家整理出了今年最容易考的中新史名词解释,主要是跟我党相关的报纸和新闻活动,一定要背下来。

1、《向导》

《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该报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以宣传党的纲领、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任务,同时强调是“中国民众的喉舌”。《向导》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积极评说时政,同帝国主义反共宣传工具进行激烈的舆论斗争,批驳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读者称赞《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唯一报纸,把《向导》看做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2、《前锋》

《前锋》于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为避免当局的注意,假托在广州出版瞿秋白主编,原定为月刊,实际未能按期出版,年2月1日出版第3期后停刊。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它重视调查研究材料,采用了许多统计数字,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但是《前锋》和《向导》一样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宣传不力,甚至有错误的观点。如把民主革命的成功说成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3、《先驱》

《先驱》在首批团刊中是出版时间最长,也是唯一由地方团刊转为中央团刊的。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团中央机构,《先驱》从此正式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先后担任编辑的有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它的基本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

4、《政治周报》

《政治周报》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的中央级机关报。年在广州创刊,毛泽东筹办并担任第一任主编。注重用事实说话,为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巩固广东民主革命基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治周刊》的体裁,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反革命派宣传的辩论。《政治周刊》体现了毛泽东“为了革命”办报的理论与方法。

5、《热血日报》

《热血日报》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于年6月4日因加强在五卅运动的宣传而在上海创办,6月27日出版第4期后被迫停刊。该报发表大量新闻和评论,报道上海工商界群众的斗争,评述运动在全国开展的形势,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传播国际进步势力支持中国人民的信息。它同《向导》周报相配合,特别在时效性上弥补了《向导》的不足,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特色。该报在报道和宣传五卅运动、影响舆论、鼓动工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6、《诚言》事件

《诚言》是五卅运动期间帝国主义的宣传品。由于帝国主义报刊造谣污蔑遭到民众的强烈抵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印制了一种名为《诚言》的传单,不具出版机关名称,两个月印制万份,在各公共场所到处张贴,“仿造中国式样,采用一般廉价的中国刊物所常用的铅字和劣质纸”混淆视听,使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外国人的东西”。但是中国公众还是识破了帝国主义的阴谋,他们把宣传品上的“诚言”涂改为“谎言”、“谣言”、“贼言”。迫于全国民众的压力,两报最终刊登启事向全国读者道歉,并登“辟诚言”广告一则,散发《诚言是英国人的谣言》传单20万份,方才了事。“《诚言》事件”标志着帝国主义报刊欺骗宣传的再次破产,也说明报刊只有坚持反帝爱国方向,才会被人民群众所爱戴、拥护。

7、成舍我

成舍我是中国著名报人,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声望与影响,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20家,直接创办12家,遭遇挫折无数,也是个人力量从事新闻教育事业最长、影响重大的新闻教育家。成舍我在年4月1日至年10月1日,一年半的时间内先后创办的《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史称“三个世界”。三报各具特色,但却互为犄角,俱损俱荣,因而成舍被称为“中国最早尝试报团化经营的报人”。

8、《申报》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9、《时事简报》

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签发关于红色区域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并附上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子。通令指出:“《时事简报》是苏维埃区域中提高群众斗争情绪打破群众保守观念的重要武器,在新争取的区域对于推动群众斗争更有伟大的作用因此,本部决定要红军和当地政府普遍地举办起来”。小册子对于《时事简报》的作用、内容和编写方法作了全面的阐释。其中提出,《时事简报》“不做文章,只登消息”,次序应由近及远数量为本军、本地,近地消息占十分之七,国内、国际消息占十分之三。由于这些指令的贯彻,《时事简报》成为根据地和红军初创阶段的主要新闻宣传阵地。

10、《红星报》

《红星报》于年在江西瑞金创刊,军委总政治部主办,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年终刊,共期,邓小平、陆定一曾担任主编。办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红军的政治工作,提高政治、文化水平,实现中央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其先后设有十多个固定栏目,发挥其提供新闻信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工作、批评监督及文化娱乐等多种职能。

11、《青年实话》

《青年实话》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年在龙岩创刊,后迁瑞金。《青年实话》在宣传上具有鲜明的青年报刊特色,文字生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经常刊载团中央的文件,交流青年团工作的经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还发动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努力生产支前,组织青年积极参加拥军优属活动等。

12、《新中华报》

年中共中央为团结抗日,将年创办的《红色中华》报改名成《新中华报》,作为苏维埃中共政府机关报,积极宣传抗日、团结、进步,全面、系统地报道了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以及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年后延安《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改成了大型的《解放日报》。

13、《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于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它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解放日报》既报道大量国际形势,也发表了不少评论。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多刊载国际新闻、宣传报道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

14、《解放日报》整风运动

年延安《解放日报》整风运动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新闻改革。《解放日期》改版前,受党八股和王明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影响很深,严重脱离了解放区的斗争实际和党的中心工作实际。年4月1日,《解放日报》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同时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社论首先论述了党报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及组织性原则,接着,检查了该报创刊10个月来存在的问题。《解放日报》改版后,版面安排面目一新:第一版为反映各解放区情况的要闻版;第二版为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为国际新闻版;第四版为副刊和各种专论版。随着整风改革运动的深入,《解放日报》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强调党报必须由全党来办。《解放日报》整风运动由“一张不完全的党报”到“完全的党报”,这不仅是一次形式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办报理念的转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闻事业认识的逐步深化。由此确立的办报传统和党报的基本理念,对我党的新闻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5、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依靠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办报的工作方针,是马克思列宁的新闻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办报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在《解放日报》整风运动时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新闻工作路线,要求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办好报纸,要依靠全党,依靠人民群众,发动群众参加报纸工作,使专业的报纸工作人员和群众紧密结合。报纸要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脉搏,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使报纸和群众息息相通。

16、洋旗报

“洋旗报”是指在上海“孤岛”时期以外商名义出版,可以不接受日伪新闻检查的一类中文报纸。上海租界沦为“孤岛”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及各派政治力量利用“孤岛”时期的特殊条件和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打着“英商”、“美商”等招牌在租界内复刊或创刊“洋旗报”。它们有的是在国外注册,有的是聘请外国人担任发行人,目的就是为了逃避新闻检查,从而能够报道战争实况,宣传爱国主张。至年冬,这种洋旗报在上海已多达十六七家,其中最著名有《文汇报》、《每日译报》以及《申报》等。

17、《文汇报》

《文汇报》于年1月25日在上海创办,日出对开4版一大张。创刊后义正词严地鞭挞汉奸丑类,揭露伪“上海大道市政府”的罪行;积极宣传抗战,及时报道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十分重视报道、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热情介绍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抗日根据地延安的情况;拥护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国共合作、一致对敌。现在该报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综合性日报。《文汇报》见证并记录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当代社会和中国新闻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8、上海“孤岛”时期

上海“孤岛”时期是指年11月至年12月这段时期的上海租界地区。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华界地区,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因其四周均为日军侵占而形同“孤岛”。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无不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上创办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介,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党和受党影响的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进行抗日宣传。代表刊物:影响较大的有《译报》、《每日译报》、《文汇报》等。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公共租界及法租界,孤岛时期结束。

19、《新生》事件

《新生》周刊由杜重远在年2月创办。年5月4日,《新生》周刊发表笔名“易水”的小品文《闲话皇帝》,泛论中外君主制度,并涉及日本天皇,日本方面立即抓住这一把柄,声言《新生》周刊“侮辱天皇”。一贯对日本帝国主义卑躬屈膝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立即训令上海市政府向日本帝国主义赔礼道歉,撤换上海市公安局长,取消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上海市公安局于6月24日晚派人封闭新生周刊社,致使《新生》周刊于年6月30日出版了第2卷第23期后被迫停刊。7月9日,江苏高等法院判处杜重远有期徒刑1年零2个月,史称“《新生》事件”。

20、拒检运动

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自行出版《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延安归来》是黄炎培应国讯书店之请写成的访问记,为免遭国民党书刊检查官的删改,国讯书店决定不送国民党当局检查而自行出版发行。《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张志让等3人起草了重庆杂志界宣布“拒检”的联合声明,在征得《宪政》月刊、《国讯》杂志等16家杂志社的签名后宣布一致不再送检。此事轰动了整个文化界,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拒检运动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为了缓和国内外的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但收复区在军事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第十次常会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办法。至此,国统区新闻文化界为取消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斗争终于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21、反“客里空”运动

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界为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战地特派记者,中文音译为“客里空”,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假新闻的代名词。年,《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的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反“客里空”运动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22、《对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的谈话》

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晋绥地区对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采编人员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记者做了一次谈话,对至年解放区土改过程中《晋绥日报》相继犯了“右倾”和“左倾”错误发表谈话。谈话的内容包括:第一,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即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第二,办报的路线和方针,即“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第三,无产阶级的党报风格,即生动、鲜明、尖锐、有战斗风格。第四,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即向群众学习,联系群众,联系实际。讲话对解放区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经验总结,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搞好新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封面图片由Free-Photos在Pixabay上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jj/11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