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3-30 14:21:35   点击数:

1号线信号系统年内升级

发布时间:2015-3-30 14:21:35   点击数:

  人流穿梭的地铁1号线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一场“开颅手术”。到今年年底,地铁1号线“大脑”,即信号系统升级将接近尾声,这条本市运营时间最长的地铁线路的发车间隔有望再次缩短5秒钟,每2分钟一趟车的频率将达到世界城市轨道最小发车等量级。

  交通部门预算,此次系统升级投资在十四五亿元,可以保障1号线在未来20年的稳定安全运营。这是继地铁2号线后,世界上第二条既有线不停运改造后开通的CBTC(移动闭塞)系统。

  新旧系统导切仅需半小时

  地铁运营过程中,信号系统堪称大脑,需要24小时高速运转。“即使是夜间停运后,这套系统也不能关闭,因为检修、维护部门仍然在轨道上作业,‘大脑’需要保障他们的安全。”北京地铁设备部副部长张良说,“和所有设备一样,信号系统也存在使用寿命,一般是15年到20年。目前,地铁1号线的信号系统已接近使用寿命的极值,因此必须升级改造。”

  在信号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经典的“浴盆曲线”现象非常明显:系统使用初期和临近报废期故障率频增,而中期则相对稳定处于故障低峰期。“目前,北京地铁进入大规模网络化运营时代,一个点发生故障可能造成好几条线路同时‘瘫痪’,而且事故点越远端的影响消散得越慢。”张良说,“所以信号系统的改造必须打出提前量。1号线上一次信号系统升级是在1997年前后,本次升级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上半年。”

  风险度极高的“开颅手术”过程中,1号线要保证每天约19个小时的正常运转。地铁人想了不少新办法。例如,在前期安装新信号系统设备时加装了“日夜转换器”,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实现新旧系统的导切。如果没有这个装置,新旧系统互换需要大约24小时。而每一次新系统调试,都需要从旧信号系统导切过来,实验结束后,再恢复成旧的模式,保障线路继续正常运营。据初步估算,今年内将进行大大小小十多次列车联调测试,每一次都需要新旧信号系统往复导切。这套设备至少避免了十多次的线路停运。

  新系统预留屏蔽门接口

  以前,地铁采用的信号设备安装在地面,相当于一个个“哨兵”,每个负责看护数百米的范围。一旦有列车经过,“哨兵”向综控室汇报,并暂时戒严所负责的区段。这种模式的学名叫做固定闭塞,后一列车经常需要在站台或者隧道里待命,等到解禁后才能进入这个区域。换句话说,发车间隔大了,乘客等候时间拉长。

  改造之后,1号线将采用CBTC(移动闭塞)系统,安装在列车上的车载计算机设备,实现车与轨道指挥中心的双向实时通信。平均每5秒钟,列车将根据车载电子地图自动上报行踪,调度中心实时下达行驶命令。

  在轨道旁依然会有一些“哨兵”,不过工作职能变了。“他们”身上安装有独特的“二维码”,列车经过时相当于扫描过程,系统根据两次扫描的距离差,实时校准列车车轮位置,确保列车位置的精准度。同时,列车上还将配套“监控员”,自动防护列车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新系统还将预留屏蔽门的接口。“随着今年1号线启动屏蔽门安装,今后信号系统不需要再改造,经过与屏蔽门的接口调试,直接可以实现与屏蔽门系统的连接使用。”

  3月份启动大规模多车调试

  升级改造前,1号线的信号系统采用单机单系统配置。换句话说,一旦发生故障,必须要修好了才能恢复运营。今后,新系统采用的是多重冗余的系统配置模式,单机单系统出现故障不影响列车的稳定运行,故障率必将大幅下降,系统设备的多种组合都能保证运营安全不间断。

  昨日凌晨,两辆列车在1号线试跑,测试升级版信号系统的稳定性。北京地铁介绍,目前1号线新的信号设备基本安装到位,预计3至9月份将启动大规模的多车联调联试。预计最近一段时间,试跑的列车将增加到5列。“工作基本都是倒排期。”张良介绍,信号系统的升级首先要进行大规模硬件安装调试,让设备充分暴露问题,增加可靠度。之后是软件模块的磨合和仿真测试。还有一部分需要“调试”的是操作员。这里面涉及数百名一线工作人员,比如行车调度、综控员和司机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综控员的操作从最早的按钮式将全部变为键盘和鼠标操作。

  北京地铁介绍,所有测试都要在夜间的收车后进行,每天有效工作时间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随着新系统稳定投入使用,1号线的最小发车间隔有望从2分05秒缩短到2分钟。

  追问

  1.新系统需要运转多久才会稳定?

  北京地铁:任何系统都会经过一段故障频发的初期,我们希望尽量将这个时段控制在调试期内,减少投入使用后对市民的影响。2号线的系统升级稳定期大约是三四个月,有些线路可能时间略长,需要半年至一年左右。

  2.目前还有哪些线路将升级信号系统?

  北京地铁:最早进行信号系统升级的线路应该是13号线和八通线。另外,5号线的部分路段也将进行能力提升。此举将降低这些线路的故障率。

  全天运营结束后,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连接车载设备,对地铁1号线老旧的信号控制系统进行升级和调试。

  实地探访

  深夜两个多小时测试新系统

  午夜12时,地铁1号线八角游乐园站送走当晚的最后一班地铁列车,老式站台的灯光渐渐暗了,忙碌了约19个小时的地铁1号线终于静了下来。

  在八角游乐园站最西端的信号机房里,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挤着十几组设备。室外气温虽然已经低至零下5℃,但信号机房的温度仍达到20℃以上。虽然地铁1号线已经停运半个多小时,但这些信号设备却还在正常运转,来自地铁运营公司、信号厂商和施工单位的四五名技术人员侧身穿过一排排设备,今晚的工作开始了。

  2013年3月,地铁1号线信号升级改造正式开始。对一条正在运营的线路进行改造并非易事,更何况这项工程需要改造的设备从列车上、轨道旁、到站台上、车辆段,再到位于小营的北京地铁控制指挥中心。开工近两年来,新的CBTC(移动闭塞)系统大部分设备都已安装到位。根据相关安排,施工人员在夜间地铁停运后,便会对新设备进行调试。

  为了保证地铁1号线白天运营和夜间测试的安全,车站信号机房的倒接设备开关有3道锁。车站维修人员开启设备箱后,设备厂商用第二道钥匙将旧系统转换为新系统,测试施工人员最后再用第三道钥匙确认。

  “八角游乐园站倒接完毕。”这时,站在列车驾驶室的技术人员王佳通过对讲机接收到各个站的讯息,再通过设备确认各站、车厢信号系统完成倒接后,才会向列车司机发出开车的信号。

  这晚,前后脚两班列车将从八角游乐园出发,一路抵达四惠,沿途对已经安装完毕的信号设备进行测试。“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测试,设备会记录下来列车之间追踪安全距离、信号覆盖等多项内容,测试完成再把收集到的数据一一分析,查找问题。”地铁1号线信号升级设备提供商阿尔斯通业务负责人洛西阿诺·米兰诺对记者说。

  刚刚过去的这一天,1号线共承担客运量109.72万人次,大约占到当日地铁总客流的14%。

  作为国内最早的地铁线路,1号线从1971年开通运营至今,已经历经44年。地铁1号线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信号升级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次技术改造在1996年基本结束,让地铁1号线具备了列车超速防护功能。今年即将完成的改造,则让地铁1号线全面升级为CBTC信号系统,自动化控制水平更高,列车发车间隔也能继续压缩。米兰诺介绍,目前地铁1号线最小发车间隔为2分零5秒,受制于1号线的编组方式和折返路线,信号系统升级后2分钟的最小发车间隔几乎达到极限。

  信号系统的升级并非只对一项设备进行改造,还涉及到诸多内容。市地铁运营公司透露,此次地铁1号线系统信号升级改造总投资约十四五亿元,信号方面仅占一半。而另一半的资金则用在车辆牵引制动系统、通信系统等其他设备的配套改造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lm/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