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走到年,年底一直是在发货状态,最新完成的《出东北记》,书的包装纸使用的是我在《房地产报》任职和开专栏时的旧报,今天翻到年4月26日,《长春的风花雪月》报纸专栏开始的日子,紧接这篇开栏语之后,就是一整年的随写随发的专栏,一周一篇,从未间断。一年后的年,专栏文章结集出版,就是现在市面上还在卖的《长春的风花雪月》一书。
?
?作者简介:
陈锐,原《房地产报》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一个原生态行者,不停行走给了她一颗自由的心,在踽踽独行中始终怀揣梦想与热爱。年开始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东北风土与人情,掌握了很多珍贵史料。年出版第一本书《一个人的长春地理》。认为人生至少要有一段时光给自己,把梦里的每一个地方都走遍。
?
?《长春的风花雪月》开篇语
文/王鑫每天上班的途中,我会尽量乘坐60路公交车并爬上2楼,在将近一节课的时间里,看清晨的行人、树还有一幢幢错落的建筑慢慢向身后走去。我会记得每一个掠过的细节。在时间的对照下,我也会知道有一天的路上突然消失了某一截风景。那一刻,这一片记忆还在,但它终会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而被尘封。我想说,历史是会行走的,突然有一天,它会一声不响地离开我们,来不及说一声再见。这也是我们为陈锐的新书《长春的风花雪月》开专栏并独家首发的原因——珍视历史。我们迈开左脚,是要努力追赶历史发展的脚步;迈开右脚,是在丈量自己对于曾和我们擦肩而过的人和事,是不是心怀足够的敬畏。为什么是陈锐?因为这些年的光影里,她一直试图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行,试图在声音和影像的注视下还原来时的路,并愿意为此付出曼妙的青春。为什么是“风花雪月”?因为“但凡岁月,少不了风雨”,人与人交织的表情构绘了一幅幅泛黄的画卷,喜怒哀乐尽在其中。而我们,愿意在急促的行走中停一停,喊一句当年的人啊,你在哪里。历史是会行走的,不会为谁停留。庆幸的是,现在,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让零落的时光打在我们的纸面上,和它轻轻地说:你好。
锐角
记者_王鑫摄影_魏来
和陈锐见面的地方一点都不风花雪月——上午9点,长春市二道区晨宇科技城6楼美食城里还空空荡荡,甚至听得到我们交谈的回声。
“回声?”陈锐思绪检索的蔓藤条件反射般爬向《长春的风花雪月》,“对,每一个字都是历史的回声。”
名字·风雨
王鑫:坐在你对面,我有时空穿越的感觉。两年之前,你还是我的“同事”,就坐在我现在的办公室里。
陈锐:这也是一种“历史”吧。
王鑫:我很好奇这本新书的名字。你知道的,长春历史不长,也很与“风花雪月”不沾边。
陈锐:这是普遍的看法。我不认为长春的分量轻,只是没人整理。至于这个书名,也不确定出书时使用。
王鑫:我想,还有一部分原因,关于你的写作风格。
陈锐:确实。我读过陈丹燕的《上海的风花雪月》,受影响较深。有一句话我很欣赏:但凡岁月,少不了风雨。我即将开始的新书,也将沿用这条主线,大家读进去后就会理解。
动机·原音
王鑫:我还是想知道你动手写作这本书的动机。我读过你的上一本书《一个人的长春地理》,也是厚重的历史感,在风格上会不会雷同?
陈锐:我在创作《地理》的时候,前后用了5年的时间,积累了太多的素材,出书之外还有赢余。我的心里就一直装着它们,觉得意犹未尽。
王鑫:放心里面会“堵”得慌,时间长了,要让它们见见太阳。
陈锐:就是这种感觉。那些都是相当棒的素材,搁置了太可惜。说风格,《风花》会换一种叙述方式,更文学化,类似于城市散文和游记,易于被人接受。
王鑫:对于历史,这样的素材应该弥足珍贵。
陈锐:绝大多数是口述的历史,即使写在纸上,也是原音重现。说它贵重,因为那是很多人不了解的长春。
历史·锐角
王鑫: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打捞历史。比如,一些年轻人在有意无意间做着相同的事。我最近看到过两本新锐杂志,《茶啊冲》和《城·事》。
陈锐:《茶啊冲》的基地是银杏树咖啡厅吧,那儿的老板我们一直在“神交”,如果有外阜杂志要做长春历史的专题,他会搭个线,一些记者就能找到我。很高兴能有这些朋友,喜欢同样的事。
王鑫:你呢?对寻找历史的兴趣是从当年的《巷报》开始吗?《长春地理》是它的专栏,是你操持的。
陈锐:那年我还在上海,因为对我文字的喜欢,报社领导硬把我拽回了长春。写第一篇稿子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直到第三篇,才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其中,才发现历史是这样有趣的事。我想说的是,认识和尊重历史需要一个过程。
王鑫:我突然想到了你的名字。可不可以这样比方,历史不是以一个全角度出现的,它不是度,也不是90度,它是一个“锐角”——能看到全貎的人少;同时,它也是有锐度、有锋芒的。
陈锐:这个说法很新颖,也和我所理解的差不多。历史它应该是有气场的,不论什么时候,都带着风声和角度。当然,这是我特别向往的方向,它需要努力坚持。
个体·行走
王鑫:每个人都向往自由,这是你选择做自由撰稿人的原因吗?
陈锐:我大体是个“不安分”的人,供职过几家单位,时间都特别短。从最后一家单位辞职后,我待了一段时间,觉得可以应付这种生活。就这样。
王鑫:前提还是生活。
陈锐:生存、生活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你不能因为喜欢而做力不能及的事。
王鑫:那么,你最喜欢的生活状态是什么?
陈锐:就像现在这样,一个人步行,背个包,里面是简单的笔和本子。不过,相机是我必须带的,它是重要的记录者。
王鑫:写作是孤独的,是个苦差事。可是不管怎样,这样的文字能让更多的人品读,是件快乐的事。
陈锐:所以我要感谢《房地产报》,感谢有这样一张报纸、一个版面,能在这段时间里陪着我一起走,让我不再孤单。
-,
八年过去了,
回头看自己,
角度别样,
几分痴傻几分明白,
所幸时间总归没有白过,
我还在路上不停的走着……
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lm/1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