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5-15 16:27:20   点击数:

疫情之下我的思考应用科技学院饶颖芝老师

发布时间:2021-5-15 16:27:20   点击数:

应用科技学院饶颖芝老师,儋州市政协委员,目前在菲律宾读博。作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之海南大学南海区域研究中心的秘书长,她从海外华侨华人的视角进行分析,通过凤凰网于年2月12日撰写发表了《如何应对这场关于生命与尊严的战疫》的文章,随后被人民政协网、儋州市政府网、菲律宾各大报刊等多家媒体转发报道。

如何应对这场关于生命与尊严的战役

饶颖芝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正采取前所未有的防控措施,全力救治病患,遏制疫情蔓延,目前已得到了国际主流社会的高度评价和一致支持。但与此同时,极少数国家的不良分子连日来却不断歧视和挑衅海外中国公民和华侨华人,少数无良媒体也开始捕风捉影,认为肺炎疫情的肆虐已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排华潮。

这不禁让人想起17年前“非典”期间华人所遭遇的一系列歧视性对待,以及19世纪欧洲“黄祸论”和美国年颁布的《排华法案》。直到今日,后者仍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明确基于种族而限制群体入内的法案,且持续长达61年时间。虽然,此次排华情绪因疫情而起,并非主流社会趋势,且多国官方机构近日也纷纷表态支持中国抗疫,并敦促本国民众取消对华偏见。然而,在中国积极战疫时,仍有极少数国外不良分子深受“排华”等遗毒影响,把新型冠状病毒刻意“种族化”,借机对海外中国公民和华侨华人发起种族主义攻击,使此次疫情演变成了一场关于生命与尊严的抗争。

然而,东南亚有个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排华事件,这次却未见“排华”情绪。这个国家就是菲律宾。近些年随着中菲两国关系的迅速升温,把有争议的暂时放置,对没争议的,积极寻求落实良策,促进共同发展,目前的菲律宾俨然成为了南海合作典范和我国在东南亚“榜样兄弟”的代言人。

由于长期受“南海争端”影响,国内仍有部分民众揣测菲律宾可能在此次疫情中会有排华倾向。然而从疫情爆发到现在,我在医院、商场和中餐馆,均未发现华人遭遇歧视和冷遇的现象。有几次,我同当地人开玩笑,我来自武汉,有些人会夸张地后退几步,但大多报以微笑,还有人补充了一句:你看上去很健康,希望武汉能够尽快度过难关。日前,医院和学校门口都已贴上了有关新型冠状肺炎的知识介绍及防治办法。这些宣传画并未特指新型冠状肺炎是中国病毒,而是客观表述此病毒为“首先在中国被发现,目前全世界多个国家均有发现该病毒”。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也在2月3日公开表示,虽然疫情首先在中国发生,但这不是任何人的错。

同时,菲律宾政府于2月8日正式向中国捐赠了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抗疫物资。要知道,菲律宾1月3日才经历了火山爆发这一自然灾害,火山灰肆虐,整个马尼拉的口罩被一抢而空。所有的药店和超市,包括屈臣氏等在内,已经完全没有了医用口罩供应。菲律宾本国医用口罩生产能力又十分有限,多是从日本或中国进口。

近日网上有消息称,菲方感谢中国捐赠20万医用口罩。这则“豪捐”的消息在中国自身口罩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掀起了轩然大波,被炒上了百度热搜。后来被证实消息有误,口罩实为菲律宾当地华侨华人团体所捐,网上的各种声音才得以平息。这次菲律宾政府能在本国也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捐出医用口罩,菲律宾的网民们却未有怨言,以己度人,确实戳中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菲律宾之所以变得如此友善,离不开中菲两国众多有识之士多年来的建设性贡献。其中菲律宾华侨华人作为中菲两国之间的友好纽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阿罗约时期,中菲关系之所以一度进入黄金时期,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这种纽带的作用。时任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秘鲁驻菲名誉总领事,现任菲丝绸之路国际商会创会主席和菲工商总会永远名誉董事长的蔡聪妙是阿罗约的密友,据知情人士透露,许多友华政策(如把中国人从“受限制外侨”名单拿掉等)都是其推动的结果。如今蔡聪妙仍在为中菲友好合作日复一日地奔波着。我曾提醒他互联网上有一些关于他的错误信息,比如把他作为捐赠人的信息写错了,那不是白捐了吗?他却无所谓,没问我具体的网站名。在他看来,能为中国做点事就行了,没必要留名。蔡聪妙私下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做过的最爽的事就是买中国火箭发射菲律宾卫星,实现了自己的卫星升空梦,这个梦里有他的祖籍国(中国),有他的祖国(菲律宾),也有他自己,让他心中有种孩童般的浪漫感。这种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我曾在诗人屈原身上看到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想到在异国他乡,一个菲律宾华人的一句话能在不经意间感动我。辜鸿铭先生曾经这样定义中国人的特质,他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蔡先生的国籍虽然不在中国,但比我见过的很多中国人更像中国人。我意识到,他是全球无数个心系祖(籍)国、具有浪漫主义爱国情怀的华侨华人的缩影。

正是有这些人在为两国(祖籍国和祖国)友好关系默默努力着,在祖籍国危难之时默默支持着,在不计代价地与反华势力斗争着,世界上的排华分子才变得越来越无容身之地。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华肆虐时,是他们,自发团结起来,全力支援祖(籍)国抗击疫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驰援中国抗疫行动,积极帮助祖(籍)国同胞渡过难关。这对正在抗疫的中国来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宝贵支持,更是精神上的强大鼓舞。

附:菲华各界对华捐赠情况(截至2月11日,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公布数据为准)

1月27日,为驰援中国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菲律宾菲华联谊会、旅菲校友联合会、菲华新联工会、菲律宾《世界日报》,将两天内募捐的首批多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物资运往中国灾区。该批捐赠物资包括24万个医用外科口罩、5千件医用隔离服、1.25万双乳胶消毒手术用手套、5万只橡胶检查手套、5千个防护眼镜等,价值共万比索(约合.5万元人民币)。此外,菲律宾中国商会也向中国捐赠了各类医疗器械,并筹集了多箱医疗物资。

1月28日,菲律宾丝绸之路国际商会创会主席蔡聪妙代表该会捐款万比索(约合.2万元人民币);由菲华商联总会、菲华各界联合会、旅菲各校友会联合会、菲律宾中国商会、菲华联谊总会、《世界日报》、菲华新联公会、旅菲华侨工商联总会、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菲律宾晋江深沪镇同乡总会、世界福建青年菲律宾联会等11家单位组成的菲华社救灾基金会捐款万比索(约合万元人民币)。   

1月31日,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向中国疫情灾区捐款万比索(约合68.7万元人民币);菲华工商总会捐款万比索(约合68.7万人民币);侨领陈祖昌以个人名义捐款30万人民币;菲律宾中国商会募捐了60万只医用口罩等急需医疗物资。

2月9日,菲华各界联合会捐献万比索(约合.7万元人民币),其中青委会万比索(约合27.5万元人民币);旅菲各校友会联合会捐献万比索(约合.5万元人民币);菲律宾中正学院师生及董事会校友会捐献万比索(约合68.7万元人民币);菲律宾中国洪门联合总会捐献万比索(约合68.7万元人民币);菲华文经总会捐献万比索(约合27.5万元人民币)。

这些自发的捐赠行为“不仅体现了菲律宾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深厚感情,展现了有关社团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展示了中菲携手并肩、守望相助的亲戚般友谊”,现任驻菲大使黄溪连如是说。

凤凰网报道

人民政协网报道

儋州市人民政府报道

菲律宾华报报道

世界日报报道

饶颖芝老师深入调研,撰写《如何应对这场关于生命与尊严的战疫》的疫情思考文章,在凤凰网发表,对解疑释惑,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饶颖芝老师在文中还详细列举了菲律宾华人华侨等各界向我国捐赠抗疫物资的详细情况。正是有这些人在为两国(祖籍国和祖国)友好关系默默努力着,在祖籍国危难之时默默支持着,在不计代价地与反华势力斗争着,世界上的排华分子才变得越来越无容身之地。

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华肆虐时,是他们,自发团结起来,全力支援祖(籍)国抗击疫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驰援中国抗疫行动,积极帮助祖(籍)国同胞渡过难关。这对正在抗疫的中国来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宝贵支持,更是精神上的强大鼓舞。

相信在全球华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疫情。

图文

应用科技学院

编辑

田茂清

审核

王文静

应科小超人

与你同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lm/11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