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4日,中国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年12月,为了纪念这场以北京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5月4日被定义为青年节。
历史的滚滚车轮在这片苦难大地隆隆碾过,中国青年对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追求却是前赴后继、百年不渝的。
在滨州日报,5月4日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这一天,报社都会组织一场关于青春的聚会,畅谈青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这不,一场五四的聚会今天开场了。滨州日报社全媒体编辑中心副主任王辉、经济记者部副主任裴庆力、文教专题部主任刘清春、民生专题部记者张猛猛、网络运营部直播记者张婧雨,分别聊聊他们的青春如何绽放在新闻事业中。——
在媒体融合中重置坐标王辉
从年到年,14年的时光就这样在滨州日报匆匆流过。经历过彷徨、苦闷、折磨、痛苦,也经历过欢笑、愉悦、骄傲、自豪。14年前,是新闻的门外汉、青涩的小鲜肉。14年后,成了编辑部的老炮、油腻的中年男。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这个弯虽然拐得急,但还不至于翻车。我要说的是,作为媒体人,我们也进入了媒体融合的新时代。
媒体怎样融合?报网如何互动?在接手滨州日报一版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也在不断地思索,也在不断地尝试。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滨州日报一版增加滨州网的原创内容。比如,4月19日的《滨州日报全媒体讲述“新旧动能转换滨州春天的故事”》,4月24日的《
滨州人滨州网送您一份特殊“书单”》。这些都是我们全媒体编辑中心策划组织的在滨州网首发的原创作品,这些作品传播力强、浏览量高。将这些内容拿到报纸版面上,借助滨州日报4万份的发行量,是对这些新闻的再次发酵,对于提升滨州网的知名度起到了辅助作用。二是改革会议报道,增加实题权重。作为党报,每天的会议报道必不可少。如何让会议报道摆脱枯燥的程式化、来点新鲜感?这不仅需要在内容上进行调整,找出合适的新闻点,更需要在标题上多做文章,使其易于在网上传播。其实,会议是我们的一座富矿,里边隐藏着许许多多的黄金,就看我们善不善于挖掘,如果能够挖掘出来,其价值是巨大的。这样一来,就可以打通报网之间的隔断,使报网尽可能多的串联起来。比如,有的会议内容太多,报纸版面又太紧张,怎么办?不妨在稿子后面加上一句话:更多详细报道见滨州网。
三是强化报纸版面的设计感。对于易于在网上传播的新闻,在报纸版面上更要精于包装。加大图片使用量,放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mt/1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