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一上来青果君就让各位失望了。因为年代久远,《民苏报》这份报纸青果君还真的找不到原件拿来拍照。《民苏报》是清朝宣统3年()年创办的,这份报纸出版不久,就因“销路不广,资本不敷”而停刊。
虽然昙花一现,但是历史地位不容抹灭。
存在时间最长的常州民国报纸《武进中山日报》依据现有资料,民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武进中山日报》。年3月20日,国民革命军17军进驻常州,县党部创办《武进民报(临时刊)》,大力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行8期后,更名为《武进民国日报》。
“4·12”政变后,同年7月1日改名为《武进中山日报》。年11月常州沦陷前夕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刊《武进中山日报》,出版至年4月常州解放前夕终刊。
解放前才停刊的老报纸《民声日报》武进版*从报纸上可以看到,中秋节,当时的常州商家在头版上做广告,商业竞争非常激烈。
《民声日报》创刊于年5月6日。最初报名为《民声报》,第二年改为《民声日报》,常州档案馆馆藏的《民声日报》为武进版,上面有不少武进的广告内容。其中一张报纸为年编印的《民声日报》,是常州档案馆收藏的民国时期最晚的老报纸,共出版发行多期。
存在时间最短的常州民国报纸《新民日报》上海有《新民晚报》,常州有《新民日报》,不过存在时间太短,大家很难一睹其究竟。从年11月11日,到当年底,不到两个月。哪位青果粉手上有一张半张的,估计价值不菲。常州专门报道抗战的报纸
《太湖报》
《太湖报》由无锡、宜兴、武进抗日武装编印。主要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抗日、开展民主运动情况,以及抗日武装的工作动态等,是研究太湖地区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常州民国商界报纸《商报》民国8年(年)8月15日创刊,这份报纸不但商业特点鲜明,而且因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内容有很多革新。这份报纸倡导民主,宣传科学,传播新思想,反对旧礼教,并带头试行白话文。民国16年(年)3月停刊。拥护共和的常州民国报纸《公言报》《公言报》为日刊,年5月创刊,由《民苏报》改名出版,发行人和主笔都倾向同盟会,思想激进,拥戴共和,在报纸上猛烈抨击袁世凯窃国称帝阴谋。《公言报》因言论激烈,为北京政府所不容。年9月,被县地方审判厅以“附和乱党”罪查封。名字起“撞车”了的报纸《晨钟报》年12月7日,《晨钟报》在常州创刊,社址先设小马园巷20号,后迁至小河沿9号。后来,该报与梁启超、林长民为主导的官方报纸《晨钟报》(后改名《晨报》)同名。报纸因刊载一篇批评教育界的稿件,报馆被教育界中人率众捣毁,但报纸继续出版。约在上世纪20年代初停刊。开始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报纸
《武进商报》
《武进商报》于年5月3日出版,商界巨子钱琳叔、郭次汾等集资创办。出版不久,即开始改革版面,打破过去一律以通版横线等分成若干栏、各类文字均在各栏中按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顺序排列、标题几乎均为单行的传统模式,文字开始有长短栏之别,多行标题逐渐增多;新闻开始以标题大小和安放位置区别主次,文体用白话的增多,并开始采用新式标点,但仅有逗号和句号两种。
明星老婆“代言”的报纸
《武进新闻》
《武进新闻》由原《武进中山日报》记者范拜竹创办,创办日期不详。范拜竹的妻子是电影明星范雪朋,借助于妻子的名人效应,该报在沪、常等地小有名气。“卢沟桥事变”后,该报大量刊登抗敌救亡稿件,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看完了对常州老报纸的介绍,各位老常州是不是要翻箱倒柜找找看那些遗落在角落的老报纸了?各位不妨将自己知道的老报纸以及读报故事留言给青果君,和大家一起分享过去的记忆。
点击查看那些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习大大带常州去访美啦!!
一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yx/1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