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民办高校建设一体化、全贯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更好地发挥其贯通和牵引作用,全面提升育人成效?黑龙江东方学院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年实施“四项思政牵引工程”,支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在学校落地生根。
党建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夯实理论武装体系建设建设标准化的“党员之家”、培育党建品牌项目、开展党建重点项目研究立项……黑龙江东方学院将这些工作列为今年实施的“党建重点项目建设工程”。除此之外,赋能党员责任区制度、创新课前五分钟时政宣讲,激发传统特色党建品牌的活力,也是今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打造“项目+平台”的党建模式,建强理论武装载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育才全过程,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课程思政典型引领工程促进学科教学体系建设在建设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核心、以综合素养提升为支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辐射的“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黑龙江东方学院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推行“课程思政三优计划”,建成一批优秀课程、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形成一批优秀案例,每年举行课程思政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秀案例交流展示活动,并进行广泛宣传和经验推广。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携手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该校外国语学部结合外语专业特点,坚持“宣讲引领、制度引领、教师引领、学生引领”理念,发挥深植于课程内涵的思政育人元素的思想引领作用,开展了“用外文讲好中国价值体系、用中外视角比较得出答案、用外语宣讲时政了解中外时事”等系列课程思政实践,在黑龙江省高校党支部书记轮训中作巡回介绍。
大学生文明养成工程助力日常教育体系建设近日,一场以“科学防疫、文明有我”为题的艺术作品展正在展出,该校艺术设计学部学生设计的余幅原创作品迎来了首批观众——返校复学的学生。无声的艺术作品,汇聚起了全校师生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磅礴力量。学生王宇看到自己的“课堂作业”变成“作品”骄傲地说,“我不仅为文明校园建设出了一份力,还在创作的过程中学到了科学防疫知识。”辅导员肖忠宇鼓励学生:“大家不仅要做校园文明的传播者,更要做文明礼仪的传承者。”
该校秉承“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倡导“养成”教育,坚持“养正”和“厚德”的育人导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作为育人的首要目标。
每个学生都是文明使者,文明自律养成人人参与。冬季清理校园冰雪、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都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浸润、感染和熏陶教育,通过劳动塑造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东方学院在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中将“劳动教育”育人指标置于突出位置,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强化思政队伍体系建设在刚刚结束的“师德师风知识网上竟答”中,全院的余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全员参与了答题。“开展师德师风学习竞答活动,就是要引导全校教师心中长存对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敬畏感,把塑造高尚师德作为从教的职业自觉。”党委宣传部长蔡玉生如是说。
学校党委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今年以来,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讲堂、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师德典型评选宣传等系列活动,修订完善了有关师德师风的十余项制度,不断织密制度体系,建立起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通过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积极探索教师更能接受、更易转化成行动自觉的有效方式。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必须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抓总工程。”学校党委书记王敏表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全面提升育人成效的核心之核心、关键之关键,要选准切入点,逐项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育人体系建强了,学校的育人工作底气才足。”
来源:光明日报新闻客户端
图文排版:孙齐文
图文监制:邬琪
图文审核:蔡玉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yx/1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