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辽宁日报》第11版《本报调查》专栏,以“毕业前先在学校的仿真工厂“上班””为题,介绍了我省29个高校建起实训培训基地相关内容,全文倒数第二段介绍了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新能源与温湿度控制工程实训基地。
摘要如下——
提要 解决高校学生培养与就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容易。 这“最后一公里”,总让人感觉不太好走。所学和所用衔接不上,当属原因之一。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30.1万人,比去年增加人,就业压力蛮大。 今年年初,省教育厅提出各高校要建实训培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岗前技术技能培训。 我们注意到,这里所说的是“实训培训”。实,真实。实训,是学生在工厂或农场的真切氛围中,以员工的身份,接受实用的技能培训。 至于工厂或农场,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仿真的,有的是模拟的,但都与现实的工厂和农场差不多。起码,经过实训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对自己的岗位不陌生了。 尽管高校实训培训基地运行仅两个月,我们还是想急切地知道,效果怎么样?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穿军训服和皮鞋,是为了防静电;戴安全帽,是做好头部保护。这些行头是我们参加石化产业实训的必备品,缺一样都不行。”8月7日,回想自己毕业前进行的实训,丁力很有体会。 “学校新建的实训基地,包含油气钻采、分离提纯、运输、加工等全部环节,每天老师会带领我们按照流程走两遍,分批次、分区域熟悉每个阀门的大致位置。从理论到实践,学习日常操作和应急处理办法,非常实用。所以,我到企业参加面试时,心里一点也不慌。参加工作后,对工作环境也没有太多的陌生感,很快就适应了。”丁力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届毕业生,已顺利通过企业考核,被招录到中石化公司工作。 他告诉记者,在学校参加的工前实践,真实体验到石化行业的职业环境,能快速适应工作角色,担起岗位职责。 “在学校葡萄园基地的实训,让我掌握了很多葡萄种植技术。”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届园艺专业毕业生李程,如今已经在阜新关山农业实业公司工作1个多月了。“公司有栋冷棚葡萄,在学校的课堂上学到了理论,又在学校的实训基地里学到了技能,现在,我在这里工作得心应手。” 记者了解到,我省今年新建了29个高校实训培训基地,从6月初开始,全面启动实训培训,已有8.3万学生参加了实训。 (略) 实训内容智能化 可以在仿真工厂里进行生产 工前实践让学生熟悉工厂适应岗位 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化实训基地,记者看到,除了实物仿真设备外,这里还建有数字化仿真虚拟工厂,让学生在网络上就能调动卡通人物,随时进行石化生产的学习训练。 “实训结业考试,才是最考验人的时刻呢!”丁力仍清晰地记得,90分钟计算机上的理论考试之后,就是小组实训考试。4人至6人分在一组,组员每人一部对讲机,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负责内操,即按照考试内容,电脑操作模拟装置开停工或者进行应急处理;一部分人负责外操,即在基地设备现场,通过对讲机按内操员答题指令,找到某一设备阀门,执行开泵、点炉等动作。“经过这样虚实结合的工前实战,大家会快速熟悉工厂的结构,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比单讲理论更有效。” 辽宁农职学院园艺实训基地本月将开工建设8栋现代化日光温室、平方米的联动智能温室,打造农业现代化程度更高的实训基地。通过物联网系统,温室将可以实现远程自动调整温度、湿度,自动控制浇水、撒药、施肥等。“注入智慧农业元素,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李立申说。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有一座别致的玻璃幕墙建筑,从空中俯瞰,像一片晶莹剔透的叶子,这是该校新能源与温湿度控制工程实训基地。它的建筑面积逾平方米,融入世界先进的风光互补发电、智能能源管理、复杂过程控制等高新技术,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风力和光伏互助发电等工作原理和控制技术。平时,基地发电可以供应学校日常用电;寒暑假里,这些电力可以联网卖给国家电网,一千瓦时电能赚3毛钱。基地里还有一座恒温恒湿花房,可实现对花房室内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室内光照等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实训教学、节能环保一举多得。 记者了解到,虽然高校实训基地启动仅两个多月,但已经显现效果。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军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大高校招录毕业生,今年该公司通过第三方网上招聘,在全国高校中招聘新员工人左右,经过笔试、面试考核后发现,招录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位居前三。“这跟学校的课程设计、动手实训密不可分。” □本报记者/商 越
来源:辽宁日报
内容:新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yx/11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