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老爷日安,我是正经的米饭,最近雨下得有点儿多,不知道您那边咋样,无论如何千万小心,安全第一。最近有个挺贵的雪糕被捧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天早上一起来我看不少媒体大号下场帮忙洗,把原本大家对其食品安全的质疑统统引导向了大家是因为其价格太贵才抹黑。话说有钱真的是可以睁眼说瞎话啊,资本的力量那真是祸害无穷。行啊,咱们是聊游戏的,所以这些事情少参与,之所以开头讲这么几嘴主要是不希望咱们小伙伴也被这种无良水军带了节奏。先来揭晓上期竞猜答案吧。
重装机兵R,SFC上的重制版,虽然FC上的那作是永远的神,但是这作里面有很多非常不错的改良,提高游戏体验,喜欢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玩玩看。
金庸群侠传,估计这几天总讲这游戏,结果被一眼就猜中了,好尴尬。特征这么明显吗?
恐龙兄弟2,MD机上非常出色的回合即时战略游戏,可爱的画风下是意想不到的游戏设计,没玩过的强烈建议试试,真心好玩。
银河战士,也叫密特罗德,这不是萨姆斯姐姐么,身材超级火爆的那个。
最后这个游戏叫领土风暴,DominionStorm,也得有20来年了,正是RTS游戏大火的时候出的其中之一,当年什么蓝色警戒、绝地风暴、黑暗王朝,也不知道玩过的小伙伴还有多少依然记得。
竞猜名人堂状元:
榜眼:
探花:
进士:高达、全、KuiErsiDina、无思、?
星际1在哪儿?
正文开始
最近一直下雨,一边喝茶一边看着窗外,不知不觉间竟然想起小时候捧着游戏杂志查攻略玩游戏的情景。岁月不饶人啊,一晃过去了这么多年,曾经奉为至宝的那些游戏杂志都被我压箱底儿了。
说实话我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写的东西也会出现在这些游戏杂志上,但是能够写攻略帮助到那些喜欢游戏的人,我就觉得特别幸福。
为人当然要向善,助人为乐是我们的快乐之源,这话一点儿都没错。
那么经过了这么多年,当年的你都看过哪些杂志呢?说真的,我当年游戏杂志这一块买得还算行吧,都是省吃俭用勒着裤腰带得来的,而且最佩服自己的是对《电脑报》的执着,从年开始一直买了十年,注意不是订报,而是去报摊买。
还记得有一年哪哪报摊都没有,最后不放弃一丝希望的我决定去火车站里的报摊碰运气。当时也是有很要好的同学嘛,于是我俩背着书包一起奔火车站去。你们也知道,火车站这里是什么样的地方,周边经常有那种问你“住不住店”的大妈。
果然我俩进去的时候就遇到了,登时把我们问得脸刷红刷红的,要知道当时的我们还是孩子啊,而且这才下午接近傍晚,就算我俩想干点啥,也不至于饥渴到这种程度啊。我同学她脸皮儿薄,没好意思言语,我倒是很客气地表示了拒绝。
那天火车站里的报摊没让我失望,买到了心心念念的报纸,我就这么边翻边往外走,都故意选的另外一边出口了,可还是被其他的大妈拦住了。我同学面子矮,被问“住不住店”之后,红着脸看向我,给我整懵了,这咋是要征求我意见还是啥意思啊?再说我也没多少钱啊。大妈好巧不巧地插嘴介绍“我们那干净,你俩要是去的话给你俩便宜”……我正想问大妈便宜是多少,结果被我同学抢过话去拒绝了。哎呀这把我吓的,作为一个还没到20岁的五好少年,我真的没多想。
当年我不仅买《电脑报》,年底的时候还会买合订本,可惜后来攒了十年的报纸,被老妈给送去了废品店,甚是惋惜。不送也不行,《电脑报》很厚的一份,十年下来摞得快有一人高了,在年左右给废品回收都能卖出来多块,你就说我这报纸得有多少吧。
不过好在老妈虽然看不上报纸,却对杂志网开一面,毕竟书本放在书柜里看着也像样子。
当年买的杂志还真不少,比如《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不知您各位谁小时候买过,这书从年7月创刊一直到4年2月停刊,一共出了92本期刊和96典藏、跨世纪珍藏、新世纪纪念、白金收藏纪念、三周年纪念与四周年纪念这6本特别刊。
当然合订本就不算了,合订本和期刊比还是略有小区别的。可以说从最开始名品消费电玩专辑,到最后改版成专门的PS2杂志,《电电》经过了很多复杂的事情。
为啥我全知道?最后告诉你。
除了《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游戏基地》我也常买,不过仅限常买,毕竟兜里银子有限。
其实从1年开始,游戏杂志们就开始偏向网络游戏了,那个年代互联网的图文信息还不像现在到处都是,买报纸杂志的人还是大多数,不过有一点非常好,那就是当年的网络游戏厂商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了竞争请水军帮忙宣传,打压竞品。当年我们写的文章也主要都是攻略、评测这两大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6年左右,网络的崛起彻底把纸媒给干掉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也改变了,从对图文的阅读逐渐往影音的听看发展。
现在也是一样,有什么搞不动的,第一想到的一定是上网搜,而不是去翻书,为啥?翻书效率太低了,而且内容上也比较局限。当然也不是说网络就怎么怎么好,现在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你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没点辨别力真就很容易被专门搞营销宣传的水军们给带偏了。后来杂志受网络冲击销量下滑,不就发生了《游戏日》专门花大幅版面怼《游戏机实用技术》么。
那么现在来看游戏杂志就彻底失去价值了么?我认为并不会。尽管停了那么多刊,可依然还有心中有光的人在写,在坚持。有可能他们从纸质转到的线上,也有可能他们不再做杂志,而是开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shry/1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