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15:16,人民日报头条推送栾川:
《“养猪男孩”考上清华!》
(点击标题可查看原文)
刚一发布,阅读量瞬时飙升至+,
点赞高达3万多!原文如下:
全景栾川为您揭秘状元背后的百年古村落:
大王庙村(又名文曲村)
大王庙牌坊对联:
据村里老年人介绍,大王庙村原名文曲村,因村中读书中举者甚多,人们便把穿村而过之河命名为文曲河,把村子命名为文曲村。直到今天,栾川还流传着“古韵潭州降英才”的说法。
大王庙村的得名,与纪念明末逃亡此地的朱姓皇族建的大王庙有关。大王庙占地80平方米,距今近年,庙内曾供奉“朱大王”木质雕像,今已损坏。大王庙曾作为学校使用,后因保护不善而部分坍塌,人们在原址上依照原样重修。
这就是娃娃桥,建于清嘉庆年间。相传当年村里一孙姓大户户主突然病故,将万贯家财留给了妻子,妻子决心为其守寡,因没有子女,她便拿出钱财为村里修桥。
该桥十分华美。桥长17米,桥面外宽4米、内宽3米,现高16米。桥面上有16根石柱、18块石栏板。石柱头上雕有石狮、石猴、石人等,多已损毁;石栏板上的浮雕图案有松鹤、麒麟、松鹿、荷花、牡丹等;桥拱上雕有龙头、龙尾。村民们为纪念无子女的孙姓之妻,将该桥命名为娃娃桥。
抗战时期,河南大学曾迁至该村,河南大学农学院旧址至今仍存。
大王庙村依山傍水,古韵悠悠,以石桥、老井、古树、老宅最为有名,为大王庙村“古四景”。
一景曰“四石圯(yí)”。村中有四座古代石桥,分别为土桥、娃娃桥、文曲桥和北石桥。这四座桥造型各异,留下诸多传奇故事。
二景曰“四古井”。当街石井、桥下石井、前村石井和文曲古井,四井位置不同,井水或为透山泉水,或为地下河水,水温和味道也略有差别。
三景曰“四古树”。“四古树”即孙家大院古桂树、李家大院古紫荆、百年皂角树和出油黄楝。63岁的村民孙铁绪说,百年皂角树树干被埋一米多深,至今枝繁叶茂,每到夏天,住在皂角树附近的村民都聚在树下乘凉。
四景曰“四古宅”。“四古宅”分别为李家大院、孙家大院、赵家大院和马家大院。四家大院均为清代小四合院格局,古朴文雅,历代能人辈出。如今李家、孙家、马家大院保存相对完好,赵家大院由于久无人居住,又遭岁月侵蚀,损坏略显严重,亟待保护。
如今的栾川潭头大王庙村,利用村里的古建遗存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本着传承浓郁纯粹乡土文化的初衷,已然打造成为一座豫西特色鲜明的传统古村落民宿体验区,希望有更多人走进大王庙,感受这个百年古村的古朴厚重,在河大流亡办学精神的熏陶下,感恩当下之珍贵,“心诚而文曲星至”。
图文来源:人民网《图说中国》、《洛阳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lm/1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