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神兽在家已经一月有余,我跟自己说,8月已来临,9月还会远吗?不过看这疫情形势……我不敢往下想……
等开学,依姐就上大班了,我又一次要面临幼小衔接的问题,因为有了哥哥的经验,所以在妹妹的幼升小问题上,我淡定了很多,也修改了哥哥时代的一些激进策略。
如果你问中班家长、大班家长甚至已经上了一年级的家长,拼音到底要不要提前学?一百个人的嘴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基本就是吵成一团,怎么说的都有。
当然,荣妈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它有局限性,因为孩子跟孩子也不尽相同,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掌握的进程也不太一样,所以聚焦于自己家孩子来说的经验,都是他人之言,仅供参考。
但是,我向来觉得,多听别人说的没啥不好,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心里怎么想,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做出更加明确的选择。
双减政策如何看待双减政策一出台,好些妈妈应该都很迷茫吧?这以后到底是教还是不教,学还是不学啊?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并没有减轻家长的焦虑,大家反而更加不知所措,到底要学还是不学?国家的政策到底能执行到哪一步?教育内卷真的可以刹住车吗?万一一切只是镜花水月、想得美好呢?
我们需要认清的一点事,教育是万万不能做成商业性行为的,国家要整治教育的资本化,喜大普奔。
资本进入,是来做慈善的吗?它为的是赚钱割韭菜,为了让韭菜们心甘情愿地上赶着被割,它就要制造焦虑和社会矛盾。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和家长,他可能根本不需要那些“多余的服务”,但也只能不由自己地被裹挟着掏钱。很多孩子参加补习班,完全不是为了提高和进步,仅仅只是为了不落后于他人,这很畸形。
防止过度内卷导致的教育行业垄断化,让一切回归到教育本身,这原本就是该重拳出击、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我们沉下心来想想,教育的本身,不就是教授知识和培育德行吗?这件事不是非得要在培训班来做的。
我认为培训跟教育是不能等同而视的,盲目报班并不是重视教育,我也反对畸形的教育内卷,但同时我也是个坚定的鸡娃派。
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家长要有提高自身的觉悟,重视家庭教育,学校要强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让孩子在学校里学到足矣保证升学的知识,这两点做好了,培训班的意义就不大了。
真正好的学生,不需要培训班也可以学的很好,他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这些能力往往取决于家庭的熏陶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跟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特别差的孩子进入培训班,是不可能产生从差生变优等生的转变的,那些有质的飞跃逆袭成功的学渣,必然是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好学生的潜力,比如韧性、坚持、能吃苦……这些也是家庭教育给予的。
而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培训班的性价比就更低了,因为不好不坏,所以成绩提升的空间就很有限,与其去让孩子吸收重复的或者是听不懂的知识,不如家长抽点时间出来,深耕一下孩子的书本上掌握不扎实的部分,更有用。
总之,培训班没有了也不必杞人忧天,相反的,我倒认为可以倒逼家长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义务。
我前天看到一句话,特别认同——坚持不懈的“自鸡”,提高自己辨别信息的水平和能力,才是你能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的“课外班”。
在我看来,很多家长报班,除去没时间教孩子的原因之外,更多成分是为了偷懒。他们宁愿花钱在培训班门口坐着刷抖音,也不想自己费心费力地去学习如何引导孩子。
但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是身为父母理应承担的责任,有多少人是真的“我不会教、我不知道怎么教”的呢?拼音不会吗?识字不会吗?加减乘除也不会吗?这些有多难呢?
我向来不相信快乐教育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苦的,孩子只有在刻苦当中才能吸取知识的养分以及做人的品格。
而幼小衔接在我看来也是很有必要的,他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何乐而不为。
关于幼小衔接的意义,荣妈之前就写过,→家长群的数学作业风波,让我意识到幼小衔接的真谛,你们绝想不到竟然是这样!
它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填鸭,它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觉悟,它的好处不是抢跑,而是在孩子入学之初就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游刃有余地去度过学生生涯。
当然,我认为幼小衔接的内涵是丰富的,它不局限于一年级的小学知识→幼小衔接的作用只能维持一年级的领先?呵呵
也有很多项目是培训班也好、幼儿园老师也好都不会教的,必须由我们家长亲自上手来教的→这些幼小衔接项目老师不会教,父母得自己来!
在网络社交和信息爆炸的今天,所有人都可以发声,声音多了自然听的多,众说纷纭难免焦虑,在政策已经明朗,但未来依旧不明朗的现在,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家长应该何去何从呢?
摆脱惰性,认真学习,独立思考,坦然而积极地去拥抱变化。
今天我们就以学拼音为例,谈谈我们如何看待孩子教育的问题。
拼音罗生门拼音到底要不要幼儿园时期就学会呢?我总结了一下目前比较流行的正方和反方的意见:
PART01正方一定要提前学!
1、现在的小学,拼音教得特别快,孩子不学,跟不上进度
2、有基础的孩子,举手发言更活跃,孩子也会更自信
3、拼音数量众多,搭配也多,没有长期的训练很难一下子就掌握牢固
4、别人都学了,老师讲课的重点就会有偏移,没学过的孩子会吃亏
5、拼音是辅助手段,学会了拼音,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
PART02反方反对提前学!
1、抢跑不一定跑的远,孩子早早学会,上了小学就不认真听讲,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2、如果大家都不提前学,老师的教学进度自然就会调整到针对初学者的状态,教同一水平的孩子远比教水平参差不齐的孩子容易。
3、与其说是抢跑,不如说是家长花钱买心安,孩子不一定能学好,但加深了教育内卷,
4、国家“双减政策”已经出台,报班内卷的现象将被整治,我们应该顺应政策和历史潮流。首先我要表明我的态度,我是坚定的正方,因为李大荣上了小学之后的经历也让我更笃定地践行“自鸡“的道路→李大荣上了小学后,我无数次地庆幸幼儿园时期我走了一条鸡娃的路
我在很多地方都有说过,给孩子教拼音,不是为了抢跑,因为上了小学你就会发现,拼音好不代表语文就好。但却可以让你省去很多家庭矛盾和麻烦的明智之举→孩子才上大班要不要开始拼音启蒙?
用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北大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老师的话来说:
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所以现在的部编版语文课本和我们以前的教材相比,做了非常大的变化——一上来不学拼音,先学汉字上下人口耳,这个顺序的改变,是为了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
我们学习拼音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更好地认字读书,他在语文学习中,只是很基础的一项而已。
因此,即使你提前学了,也不会带给孩子什么过多的起跑红利,更不会因为拼音拉开多少差距。但也不能小看了拼音,正因为他是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知识,所以就必须要掌握,熟练掌握后自然能让孩子在低年级的大语文学习中获得助益。
我举几个例子你们就能明白了:
在人教版的一年级语文书里,拼音的内容在第二、三单元。
通常老师会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学完它,学完之后作为成果的检验,老师会要求孩子会直呼。
直呼就是看到一个拼音,不拼,直接读出来,还会有考试(反正荣哥小学是这样),低于90分会让你领回去加强。
我特意把时间画出来了,距离9月份开学不过2个月时间而已。
想想看没学过的孩子,有没有可能在一两个月内全部认识并消化掉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共计63个呢?
这密密麻麻的拼音排列组合怎么不得有两三百种,别忘了还有四个声调呢,再加进来得有多混乱?
敢问有多少白纸一样的孩子能在两个月内能迅速记住这么多排列组合,并且能准确地直呼出来呢?
我就不说前鼻韵母跟后鼻韵母对于小孩子来说有多懵逼,ü、üe什么时候去点,iu和ui傻傻分不清楚这些有多心塞……
我只知道李大荣大班的时候系统学过一遍拼音,但至今还是经常b和d、q和p搞混,声调也经常标不对……
学过英语的我们自然是知道的,拉丁类的文字不经过长期的大量的练习拼读,很难打眼一看就能脱口而出的。
总之,我是非常庆幸李大荣在大班时期就进行了拼音的系统学习的,否则上了一年级别说其他科目,光搞拼音我保证就要脑梗了。
我反正是没有信心能让他在2个月内从啥也不懂到精准直呼的。
你可能会问,会拼就行了嘛,为啥还要讲究直呼?
其实老师在群里时就已经说了,直呼的好处直接体现在阅读能力上面。
一二年级老师给的阅读书目,都是有拼音注音的,具备了直读能力,你就可以畅通无阻的读书,不需要一个一个字使劲儿拼。
当然,如果在学前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阅读对于他来说就更信手拈来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只让孩子看,一定实实在在地让他读出来,逐字逐句不落的读对,只有这样他对于文章的理解才能更准确。
这是前几天大荣读书的视频,寒假里我每天让他都要读一个故事或者是10页书,当天我心血来潮想看他读一页书需要多久?用了2分14秒,他自己其实也挺惊讶,原来我能读这么快?!
于是小伙子备受鼓舞,后面几页也让我给他计时。之后我再让他读书,他就高兴地屁颠屁颠地去读了,也再没有什么怨言。其实,孩子也能感觉到自己get到了一项非常棒的技能,他当然不吝去用了。
目前来说,李大荣还不具备浏览和一目十行的能力,他看书几乎都是一要靠读出声的,逐字逐句读通顺,他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拼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我说拼音虽然很基础,即使一年级不行,二三四年级总能会的,但是一年级你搞不定,后续的阅读能力自然就跟不上,别人游刃有余的读书的时候,你还在吭哧吭哧拼拼音,你说差距有没有呢?
你去追别人的时候,不费劲的吗?反正都要费劲,为什么不走一条游刃有余的费劲之路呢?
而且我还要说一件非常要命的事,一年级的卷子里就已经有阅读理解了……
对于成年人来说没啥好怕的,但是对于6岁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孩子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篇几百字的短文,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文章中找到正确答案。
读明白,只是第一步,能全部理解是第二步,读懂问题并能准确找到答案的位置是第三步,写对完全得分是第四步,第五步还要检查,看看自己是不是漏题了……
它考验的是孩子综合能力的时候,而综合能力都是从最基础的能力上慢慢拓展来的。
拼音不行,识字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你想想看,拼音都懒得教的人怎么可能会教孩子更枯燥无聊的识字呢?
这两项基础薄弱,自然孩子也不爱读书,不阅读,自然读起来又慢,理解能力也得不到锻炼。理解不了就不要考虑后面答对题的事情了……
好些妈妈觉得孩子阅读不好,就可劲儿地买练习册,做题刷题……但其实没啥大用,因为最根本的东西没改变,孩子的拼音跟识字没有学牢固。所以一步晚,步步都晚于别人。
所以我才说培训班不一定比我们自己教的好,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把基础打牢比拔高重要的多。
像拼音、识字这些,我认为大班都可以提前引入,就是为了把打基础的时间拉长,想想看用2个月掌握的水平和用一整年时间去让孩子消化吸收,能是一样的效果吗?
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嘛,特别是小娃,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往往是缓慢的,想填鸭你都快不了。水滴穿石地教、反复不停地练,必然会更牢固。
在应试教育里面,好学生的较量,不是在于你的优势学科有多好,因为总分就那么多,你就是有分的实力,卷子也只有分而已。所以顶尖选手的较量,主要要看他的下限——短板。
我呢,没期待着两小只变成什么顶尖选手,但我希望他们会是班里的好学生,各项成绩均衡,不要有突出的短板就行。
我觉得这个方向才应该是我们普通家长的努力方向,没必要考虑突出的事情,那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和造化,我们考虑的是让他全面发展,综合水平强就行了。这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目标,不只让你学习好,还要体育、美育、品德、创新能力等方方面面都好。
所以我会建议大家着眼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要夯实,这些其实家长都胜任的了。
有了大荣的经验之后,我认为反方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即使是我已经很系统地给大荣做了全学科上的幼小衔接工作,但是一学年学下来,我依旧能找到他的知识漏洞。
这是我上学期期末总复习,给他听写的某一张,大班学了一年拼音,一年级又学了一年,可是你看,一旦面临大规模听写,他的正确率依旧是一塌糊涂。
这说明一年级的学习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吃透教材的孩子凤毛麟角。我们能在课本内容范围内下功夫的点还有很多。别想着拔高了,基础还不牢呢,怎么可能拔得高呢?
所以别相信提前学孩子上了课就没事儿干了,他们有的是要学习的东西,认不认真听课跟他学没学过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以为幼小衔接是为了提前学一年级的知识吗?其实,我倒认为更大的意义在于培养他老老实实地、能够集中精神专注地坐在那40分钟。
所以我一直在说,幼小衔接非常有必要,它会让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更自信,更游刃有余地去应对老师的课堂问题。
回答问题主动,自然调动了孩子思考的积极性,我们教的那些知识根本代替不了老师的课堂讲解内容。
除此之外,一年级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书本知识驾轻就熟,作业做起来顺风顺水,我们才能有余力去引导和管控孩子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更上一层楼。
但如果孩子连日常老师的作业做起来都很吃力,那么妈妈的精力就只剩下追赶进度和拆东墙补西墙地其应付老师的各种任务,别说精益求精了,能够到“精”就不错了。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帮助孩子在日后的高年级、初高中生涯中,时刻保有优势。荣妈基本没上过补习班,荣爸也一样,所以我们俩都是非常坚定地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比外在的知识灌输要重要的多。
因为不会思考,只谙于套路的人,出了考场,走进社会也什么都不是。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让他时刻保有对知识的渴求,并且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取它。
培训班的老师只能教“术”,教不了“器”,而“器”是家庭教育里才能习得的东西,所以我更建议大家不要缺失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那部分责任。
如果你问我拼音要不要学,我一定会告诉你,最好学一学。如果你问我,拼音需不需要报班学?我觉得没那个必要,普通人在不找借口的前提下,都有能力教好孩子,一天一个拼音,用不了10分钟就教完了,能有多难?
难的是每天坚持教一个拼音,并且带着孩子反复拼读,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个考验。
要知道,我们能教给孩子的知识,仅仅局限于小学低年级而已,后面的事情,即使我们想插手,千手观音也插不进去了。
但是我们能教给孩子如何去看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顶住压力、如何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些其实都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这些事情不需要多高的学历,普通做人都可以教得了。
不管国内的教育形式如何风云变幻,我都会左手泡好菊花茶,右手边放着戒尺,以不变应万变。
我以前也写了很多幼小衔接的文章,有需要的话可以点文章开头的#幼小衔接话题查看。关于拼音的启蒙也写了不少,看文章也知道教孩子是件修行:
声母与单韵母→警惕学习拼音误区!拼得出来才算学会,光认识不算!
复韵母→复韵母是拼音启蒙的劫数!如何让一团浆糊的孩子掌握好拼音?
以上都是荣妈自己实战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荣哥依姐用了一年的比利时国宝书包返团!这次又添了新花色!
●什么是10后的时尚?爱莎裙子+闪亮高跟鞋是标配,最好来条大辫子
●敢问妈妈们的包里都装些啥?揭秘荣妈随身包里的看娃好物!●超燃!记录荣哥的首次胜利:儿子在场上拼命,妈在场下拼命喊
你的每个赞赏和在看我都喜欢!荣荣妈养儿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yx/1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