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外公郝亚雄先生23岁。仍任天铎报撰述。每日午後到报舘收集材料,夜九时撰文,十二时归。过望平街口,必市果品少许。
上海望平街曾被称为上海“报馆街”
因当时满清将覆,革命胜利,孙中山先生即将就任大总统,报界公开论述,所以外公亦交游日广,坐席常满。虽然收入甚微,少赚少化,而不拮据。自从事新闻事业,常请益者为宋教仁先生。其时民主立报与吕天明等同事,惟宋先生常与其谈论时事。当时沪上以国际局势、时事为论题者,仅有民主报。而外公正值年轻气盛,每值国际政治变动时,必争先为论刊,次日民主报端亦必登载,相互印证以此为乐。8月9日,武昌义师发动起义,天铎为了革命,连日撰有长文《谈鄂》十篇。当时天铎报日售四仟余份,凌驾神州民立之上。是时民气旺盛,人人希望民军胜利,民国成功。商贾工人,亦有同感焉。当时戴季陶、周少衡,正创办民权报。姚雨平、叶楚伧,创办太平洋报,邓孟硕、邵元冲、宁太一,创办民国新闻。各报馆纷纷成立,均有约其任撰之意……
只因曾外祖母思儿心切,身体偶有小佯,来信催归,外公即摒挡返里。到家时慈疾已愈,见儿回家,如获珍宝。外公除拜望亲友而外,办理家务,替母分劳,忙个不了……
翌日杏花村许(成亮,字竹生)掌柜(曾外祖母娘家杏花村家族的管家、家族产业义泉泳和后来晋裕汾酒公司的二掌柜)来,与曾外祖母商谈为外公续弦朱姓女子兰英,高中毕业,乃文水緜土堂村富商朱洪文(当年“义泉泳”老作坊柜铺的掌柜是其同宗朱子善)之女。外公本无意再娶,奈何曾外祖母之意甚坚,而订婚焉。老夫人言“其女虽不如汝两前妻之美,却现在时兴天足,吾家只缺理家之人,我看此女可能理家,所以不得汝之同意,即行订婚。想汝两前妻(儿时与表妹青梅竹马定的“娃娃亲”和在左云时同僚学绅之妹,均因病去世)虽美,而寿短,徒伤脑筋”。外公只好唯唯诺诺……
历史上的效实中学
年(民国元年),外公24岁。元月接得其表哥来信,荐外公於浙郡城内教会效实中学校(著名私立中学,创建于年)任国文教授,并兼“申报”特约译述员。一直持续到年年底(后来成了蒋介石的“文胆”、“智囊”,国民党第一支笔的陈布雷同时在该校任教至年,并也兼职“申报”的特约译述员半年)。
是年秋季,加任世界地理及法制经济课目。当时学生程度渐高,预备教材不能不慎思明辨,并与以前所学相印证,颇觉教学相长。四月师范学校国文教授仲春患病,令外公代课,是年始学尔雅,又读段氏说文解字,及王义友说文读。又常从冯君木先生讲论文字,甚以为乐。效实中学乃教会学校,虽以传教为主,学课教材亦甚为详细。
效实中学第一任部分任教职员(年)
外公在效实一年,学识之进益,堪称良多。效实中学同事英籍牧师卜尔德,与外公甚友善,早有介绍外公赴英之意。一日卜尔德牧师持一英文函件,来找外公言机会来了。介绍外公就英国伦敦林肯大学任中文教授。月薪四十磅、往返旅费校方担负。外公本来志在留学日本,今乃赴英著名之“林肯”担任大学教授,当然机会不可放过(当时内忧外患,中华民族正处于最危难的时刻,国内改朝换代,民国政府成立……世界风云变幻,巴尔干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诸多不安定因素,如国家间争夺领土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夺霸权的矛盾等。各国为在争霸中取胜,疯狂扩军备战,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继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国内好些名人或在日本留学,或在法国“勤工俭学”,能受聘担当教授的若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于是外公即与表哥、及曾外祖母修函准备出国……(待续)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shry/1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