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何云同志
邓拓
文章浩荡卫神州,
血溅太行志亦酬。
党报事艰来日永,
同侪心痛老成休。
云上遥祭挥无泪,
笔阵横开雪大仇。
后死吾曹犹健在,
不教胡语乱啾啾。
何云,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战线上一位杰出的战士,是华北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他经历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担任过我党《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总编辑,兼任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北方办事处主任、新华社华北分社社长,当选过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员等领导职务。在国民党南京中央军人监狱里,他经受了四年铁窗生活的严峻考验,同反动派作艰苦卓绝的斗争。年5月,日本侵略军扫荡太行,他率领报社同志,坚持在反扫荡中出报,在辽县大羊角附近和敌人遭遇时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7岁!在他牺牲后,刘伯承同志说:“实在可惜啊!一武(左权)一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共同追忆何云那如流星般短暂却又光辉璀璨的一生!
何云,原名朱士翘,年出生于永和镇朱巷村一个破落的书香家庭。6岁入本村启文初级小学读书,10岁考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高中毕业因家贫父病辍学,随三叔至北乡一所小学任见习教师。他边教边学,以任教期间领取的微薄津贴作为继续升学的本钱,于年考入省立第五师范学校。
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10月,绍兴市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何云参加了学生爱国运动,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年,深受叶天底接办的《教育月刊》杂志影响,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年冬天,何云与同校教师、中共党员陈念先一起,每天晚上召集农民授课。当时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何云经人介绍,加入国民党,12月19日,参加叶天底主持的国民党上虞临时县党部成立大会,被推选为七区第二区分布委员,此后,以教员的公开身份,投身农工运动的宣传工作。
何云用过的桌椅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何云对国民党右派势力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不久便愤然辞职。同年7月,应《上虞声》三日报聘,任“杂缀”栏目编辑,他以犀利的文章,揭露国民党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激励民众摆脱封建主义思想的精神束缚,与腐朽观念作斗争。他在《“叩谢”和“去思碑”》一文中尖锐地指出:“去思碑,是士民于长官之有德政者,去后为之立碑以留纪念的一种东西。郭星五之是否有去思的必要,是否有立碑纪念的资格……我是上虞的民,我并不思而不忘。至于占全县人口大多数的短衫朋友那简直可以说知都不知,又何有于思?”何云无情解剖黑暗旧社会的行为遭国民党右派势力记恨,后被辞退。
年春,何云应黄树兹先生之聘到春晖中学小学部任教,继续进行社会文化活动。年春,他离开春晖中学小学部,应聘到县立中山小学任教,并兼任上虞县教联会负责人,经常出席各种教育会议,强调学校教育贯彻“与时俱进”的办学主张。年6月15日,上虞国民党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国民党上虞县党部,何云被选为执行委员,任县党部组织部部长,继续以中山小学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民办事。7月15日,上虞县政府举行新任县长罗天宝就职典礼,会上何云直截了当地说:“政治不难,难在与民众合作,希望罗县长能以精细的眼光,分别民意,并望罗县长以革命为职务。”何云时时想着民众,深受民众爱戴,年1月8日,县执委根据民众要求,推派何云为上虞县湖田农民协会指导员。
年4月底5月初,何云获悉省党部要加强“清党”运动,他当时虽然还不是中共党员,但自知在党部任职期间的思想言行已经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难以继续在上虞立足。为避免亲人遭受牵连,他忍痛与妻子离婚。又以父病为由,辞去县党部组织部长的职务,于5月5日离家只身去往上海。临行前他劝说母亲:“娘,有国才有家,国强民为壮,儿远离家乡,是为了救国救民。我在你抚育下已长大成人,现在能为国效劳,这是你老人家最大的光荣。等革命胜利了,你老人家也能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了。”
何云故居遗址
何云到上海后,入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作旁听生。8月东渡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专学经济。不久因家贫无力资助,转入可以享受公费的铁道学院读书。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于中国人不做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心,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何云愤然停学,回到阔别两年的故乡。
此时,何云的家已经变了样:父亲病故、亲人离散、家产变卖、民不聊生。他到母亲租住的房屋探望的消息被国民党上虞县政府得知,深夜派军警包围抓捕,幸亏他当晚未留家住宿,这才幸免于难。次日凌晨,何云告别慈母,再次返回上海,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
敬请期待新华日报(华北版)第一任社长——何云(中)文字/庄靖薇视频/CCTV7资料/永和卷、战地儒将何云传记编辑/庄靖薇审核/稻香永和编辑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dw/1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