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年0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南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东江纵队是日军全面入侵华南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举起的敌后抗战的旗帜。东江纵队的前身-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是华南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东莞榴花阻击战、百花洞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武装对日军的较早的有组织的典型战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华南敌后抗战方针,最早在东江纵队得到落实。
东江纵队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共中央确定东莞为华南抗日纵队的受降地区,朱德命令侵粤日军派出代表到东莞地区投降。年,朱德总司令在中共“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东江纵队成立宣言抗战时期广东敌后地区第一份革命报纸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东江纵队前身)挺进大岭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次年1月,第三大队在此创办《大家团结报》,这是抗战时期广东敌后战场第一份革命报纸。“我们刚到那里的时候只有多人,刚刚占一个地盘,他(曾生)就要办报纸,我觉得很不简单。他说:‘办报纸很重要,可以宣传我们的政策。你们在东莞应该很清楚,这里很多土匪,每个都占了一定地盘。为了表示我们是共产党,和别人不同,我们必须办个报纸。’”原大家团结报社负责人杜襟南曾在文章中回忆了那段历史。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魏法谱介绍,曾生到达大岭山后,试图利用电台与中央进行联络。无奈,当时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也没有电台呼号,只能依靠电台接受信息,再作为新闻刊发。于是,报人们在此利用电台、收报机和明码本等,收译新闻电讯,再使用印刷机印发报纸、传单。后来,《大家团结报》与《新百姓报》等合并,成为《前进报》的前身。东江纵队成立后,《前进报》成为东纵机关报。华南地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抗日文物群体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大队部旧址年9月,中共前线东江特别委员会召开部队干部会议,决定把东江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坚持在惠(阳)东(莞)宝(安)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领导中心设在东莞。同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奉命从宝安布吉挺进大岭山地区,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在此设立大队部。这里同时作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机关。会议室旧址年10月至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林平、梁鸿钧与第三大队负责人曾生、邬强和卢伟良等,经常在此开会,研究部队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讨论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问题。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事训练班在此开班,学员住在会议室内。大家团结报社旧址年10月至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林平、梁鸿钧与第三大队负责人曾生、邬强和卢伟良等,经常在此开会,研究部队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讨论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问题。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事训练班在此开班,学员住在会议室内。交通站旧址年10月初,国民党顽军进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主力转移外线作战,留下小部队以及抗日自卫队在大岭山坚持内线作战。为保持部队之间以及部队与地方中共组织的联系,在缺乏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困难条件下,在此以小商店作掩护设立交通站,秘密开展交通联络工作。粮食加工场旧址年10月初至年10月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为了加强后勤军需工作,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在此开设粮食加工场,把稻谷、杂粮运到这里,请村民用竹笼磨、脚踏碓等工具进行简单加工,然后送到部队各伙食单位。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操场旧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于年10月挺进大岭山后,为了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把此地开辟为操场,开展军事训练。年5月,为了适应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和游击战争的需要,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大王岭举办军事训练班,第三、第五大队选送班、排干部参加,也利用这个操场进行军事训练。中山书院旧址年7月,第三大队在此创办中山书院,仿照陕北公学的办学方法,举办了一期干部训练班,招收东莞、广州、香港、九龙等地的知识青年数十人,学习政治、文化、时事政策等。学员经过短期培训,结业后分配到部队和地方工作。医务所旧址年4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此设立医务所。当时部队医疗条件极差,药品缺乏,医疗器械简陋,医务人员克服困难,用盐水代替消毒水、采摘草药、自配药水等方法,救治游击队伤病员。连平联乡办事处旧址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配合地方中共组织,在大岭山区已建立八个乡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成立全区性的政权机构——连平联乡办事处,负责处理根据地内的民政事务,实行减租减息,组织生产,支持游击队的敌后游击战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lm/1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