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WOMENSDAY
“三八”国际妇女节
三月如约而至,三秦大地正在奏响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华丽乐章。昨日,《陕西日报》整版发文点赞我省妇联工作,回首妇女发展事业的点点滴滴,展现无愧于时代担当的巾帼智慧,以及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她”力量。
助力脱贫
妇女能顶半边天
“多亏了王书记,我这日子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2月24日,说起咸阳市妇联驻村第一书记王新蕾,泾阳县兴隆镇白马杨村贫困群众杨清武的脸上充满了感激之情。杨清武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家中也没有产业可以依托,王新蕾为帮他尽快脱贫,东奔西走筹措资金帮他发展种植养殖业,如今的杨清武不仅顺利摘下了贫困帽,还盖上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村地处‘旱腰带’地区,过去常年靠天吃饭,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景气。自从咸阳市妇联的干部来了以后,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挺直了腰杆。”白马杨村党支部书记张龙生感慨地说。
针对该村留守妇女多的现实,咸阳市妇联扶持成立了新兴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建立白马杨村扶贫社区工厂,多方筹资举办手工艺品培训班,为全村妇女培训技术,并组织她们外出学习编织、刺绣等手工技能,调动了村里妇女的就业积极性。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崔黄村、宗沟村等周边村的妇女就业。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开展扶贫宣传活动场(次);举办各类脱贫技能培训期,培训29.98万人;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36亿元,民生项目资金1.56亿元,苏陕扶贫协作资金.8万元;创办妇女手工和巾帼家政协会个,扶持妇字号扶贫基地个……
一组组数据生动地反映,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紧扣高质量发展,围绕深化“三秦巾帼脱贫行动”“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助力全省.67万贫困妇女摆脱贫困,引导着各行各业妇女立足本职、奋斗新征程;着眼发展、创造新奇迹,让小康路上没有一个妇女掉队。
弘扬美德
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是支撑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3月1日,在延安市安塞区金明街道雷坪塔村群众张莲莲的家风馆内,墙上的几幅壁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安塞区妇联主席陈丽向记者介绍,这几幅壁画讲述的是植树大王张莲莲40年来植树的故事,画面中的山,从满眼的黄色一直到葱茏的绿色,再到发展林下养鸡,说尽了雷坪塔村由黄变绿的故事。再往前走,灰色的墙上刷着白底绿字的家训:植树造林一定会过上好光景!
“我现在才60多岁,不算老,还干得动,我要继续带着家里人种树,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张莲莲说。40年来,张莲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先后承包了余亩荒山荒坡并全部种植成林。张莲莲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在妇联组织的帮助下,张莲莲的家风馆建起来了,还成为延安市家风培育体验示范基地,每个周末都会迎来许多游客参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我省各级妇联组织迅速行动,结合时代特点和工作优势,策划开展一系列接地气、受欢迎、有特色、易参与的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寻找三秦最美家庭、打造家风馆和家教指导中心、扶持巾帼家庭服务业发展、建立家教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好家风好家教宣讲团、实施百万家长教育培训工程、开设三秦父母公益讲堂、举办家庭“亲子阅读”分享………三秦大地上,一篇篇围绕“家”字的锦绣文章跃然而出,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着巾帼“家”力量。
维护权益
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
年2月20日,省妇联维权中心接到一条涉及家庭暴力的求助商洛市某镇村民张某反映其母长期被父亲冷暴力,当天因琐事,父亲将热汤浇在母亲身上,致其多处被烫伤,张某无奈之下想要寻求妇联帮助。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省妇联工作人员一方面按照相关处置预案告知张某及时拨打报警,一方面立即安排专业维权志愿者及时给予张某相关法律指导,详细询问其母伤情,稳定他的情绪。与此同时,省妇联责成商洛市妇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zlm/1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