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札、练毛笔,体验π空间站数学游戏
国际理解教育先从根植传统做起在长江实验小学的武林府校区,一个大大的学校Logo——“长江印”就伫立在学校广场上,显得格外醒目。印章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瑰宝,印中“长江”二字的字体灵感源于小篆,而纵横有据的笔画又融入了西方的元素。一个简约的Logo,也传递着这所学校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先要植根传统,再放眼世界。走进这所国际化示范建设学校,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中国风。在一楼大厅,走道两旁整齐排放着孩子们亲笔书写的“手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奥运冠军周苏红……一封封写给各界名人的手札,是学校为迎接G20峰会布置的特色作业。“孩子们用传统的手札形式写信,能够亲身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在校长丁杭缨看来,让孩子们接触、理解传统文化很重要,“做好国际理解教育首先要立足传统,不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拿什么出去交流?”在一楼的楼梯边,有一间专用的书法教室。在当下各校因为师资短缺、课程开发困难,书法教育推广普遍遇到瓶颈的情况下,长江实验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有自己专职书法老师和校本课程。学校的书法课在一年级就开始了广域走班,一学期4次课;二年级则是利用社团时间,对学生进行毛笔书法的启蒙;到三到六年级,则是全面推广书法课程,每周一节。书法教室的墙上张贴着不少孩子们的作品。专职书法老师龚境慧说,大部分学生学书法都是零基础,但几年的学习下来,很多学生的毛笔字不但字迹工整,而且横竖撇捺间别有一番韵味。丁杭缨很看重毛笔书法的普及:“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最初文字的形成,到书法艺术的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而我们让孩子学习书法其实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此外,通过学习书法,能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前段时间,一则《英国所小学将引进“中式”数学教学方法》的新闻爆红网络,其实这也侧面反映着中式数学教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在长江实验,有着浙江省第一家数学体验场馆“π空间站”,馆内不仅收集了多个时期不同国家的数学教材、作业本等,还有华容道、鲁班锁等多种数学游戏。丁杭缨是省数学特级教师,她认为数学作为中国的传统强项,应该被发扬光大。很多人可能对数学有误解,认为它比较枯燥,其实数学也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悦动好玩的游戏。“现在学校也在进行课程改革,将更多的数学课安排在π空间站上。π空间站提倡的便是‘玩中学’,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数学的逻辑性、趣味性。”丁杭缨说,这也颇受学生们欢迎。有一次“π空间站”数学实验课临时取消,后来一个孩子写作文说:心情像被雷劈了一样。引进MMUN、Nasa、Stem国际课程 让学生不出国门也能培养国际理解立足传统的同时,长江实验也努力让学生能够接触到高品质的国际课程。今年3月,长江实验小学五(1)班王卓莹,作为小学段学生代表到联合国总部参MMUN模拟联合国纽约峰会。峰会有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位少年大使参加,而王卓莹那自信满满的全英文演讲,给主委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模拟的是阿富汗的外交官,就目前阿富汗存在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了阐释。”王卓莹回忆说,自己要先写出提案,再进行演讲,然后众少年外交官参与辩论和表决。“这里的议事规则和程序,跟真正的联合国大会一样。”小姑娘说,参与这样世界性的峰会真的大开眼界,她突然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外交官,应该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王卓莹之所以能够在MMUN纽约峰会上大放异彩,这得益于在学校的启蒙。去年9月,长江实验正式引进MMUN课程,纳入学校的选修课课程体系。每周五下午,专职外聘老师会选取当前全球热点问题作为课题,学生们对其进行研究、陈述、辩论并提出议案。其实讨论的过程,也是在拓宽学生们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他国文化。像MMUN这样的国际课程,长江实验还有不少。比如Nasa(未来科学家)课程,以航空宇宙工程模块为主题,将航天科学、物理、化学、生命工程等多学科融合,让学生在中英双语环境下去探究身边的科学问题;还有像Stem(未来工程师)课程,通过一套完整的创造性思维与科技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科学、科技、工程、数学等多层面的能力。观察这些校本课程不难发现,体验式学习是它们的一个共通点。丁杭缨始终坚持,国际理解不应该是单方面灌输的形式,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理解、体验,“真正的国际理解教育需要让孩子主动体验,这才是有价值的地方。”说到国际化一定绕不开的英语教学,长江实验小学从建校开始就设立了双语课程,年,学校新聘请了一位来自美国的外教,目前负责一年级的英语口语课。按照丁杭缨的设想,学校在未来会继续开拓一些国际理解课程,渐渐形成一个课程体系。从国外的童话故事到饮食习惯、民俗风情,长江的学生能够在润物细无声般的日常上课中一点点触摸、了解国外的不同文化背景。此外,长江实验也和不少国外学校结对成姐妹学校,学校也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组织学生出国游学。像今年暑期,学生们就将到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为期12天的游学之旅。其中的过程可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参与到当地小学的课程中去,住进美国学生的家里,和美国的孩子一起组织活动。这样浸润式的体验,对于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非遗项目体验,委培外国老师文化输出让世界感受中国的魅力“让孩子了解传统只是第一步,放眼看世界是第二步,真正的国际理解教育,还需要我们将传统文化传播向世界,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也是一所‘国际范’学校的使命所在。”丁杭缨说。确实,这几年长江实验也肩负着一所国际范学校的职责,承担了不少国际会议。像年,承办了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分论坛;年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亚太地区教育研究机构网络会议。每年还接待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访问团。长江实验俨然已经成为一所杭州的窗口性学校,它也尽可能地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在校舍东面,十竹斋木版水印工作坊就坐落在这里,而这里也是外国友人们每次来最感兴趣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而古老的印刷术是怎么操作的,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水印”就能有所了解。“先制定图案、再进行雕版印刻,最后印刷上色。”丁杭缨说,木版水印起源于毕昇的活字印刷,当初引进学校面向学生授课,也是为了将祖辈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传承下去。“不仅是我们的孩子,国外的学生也特别喜欢,让他们来体验木版水印,然后带回去,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输出。”丁杭缨说,等时机成熟了,还想把“木版水印”的课程输出国外。π空间站同样也颇受外国交流团队的欢迎。有一次,德国帕绍大学的教授们来学校参观,丁杭缨把这群德国朋友带到了学校的π空间站,他们对华容道、鲁班锁等这些中国传统的数学游戏很感兴趣。现场,德国教授们还参与了一个四年级数学小游戏,没想到还被“难倒了”。事后,他们也向有趣的数学游戏竖起了大拇指。除了涉外接待,目前也有一些国外的大学也跟长江实验建立合作关系,将大学的师范生送到长江进行委培实习。像年,美国的实习外教Terri就来到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培训。长江的老师们带着Terri一起进行教研活动,同课异构,这其实也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Terri在这里接触的是最原汁原味的中国课堂和中国文化,她回国后也会将中国元素,传递给美国的学生。”丁杭缨说。——摘自7月29日《杭州日报》A15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zhijianjiedw.com/bbln/11546.html